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当官必读曾国藩 > 第十一章 胡雪岩的圆融处世之术(第2页)

第十一章 胡雪岩的圆融处世之术(第2页)

胡雪岩又一次成功地化解了他所遇到的商业困难,且使他的侠义之名远播,江湖上人只要一听说是胡老板的货,纷纷开道让路,所以胡雪岩的货物运输,总是畅通无阻。买卖做起来当然是格外的顺利。

如果没有松江漕帮的尤老五提供消息,胡雪岩难以知道他的货落人了谁的手中,更难知道跷脚长根是何许人,这还是得益于他当年到松江买米时,交上了尤老五这位灵通人士。当然问题的最后解决,还依靠了何桂清这座官场靠山,当年的忍痛割爱换来了如今何桂清的不辞辛劳,鼎力相助,如果没有前面那层渊源,想来何桂清也未必肯为其出力!这一切都是胡雪岩过去圆融处世的结果,此所谓有因必有果是也。

胡雪岩的侠肝义肠,在跷脚长根垂危之际又得以充分体现。他不计前嫌,反而是大发菩萨心肠,挽救了跷脚长根一命。这虽是举手之劳做的一件小事,然而却为他在黑道赢得了声誉,又为他在商业运输中平安畅通提供了难得的保障。胡雪岩在商界圆融处世的高明手段,再一次发挥了独到的功效。

凡事留有余地

在生意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但也并非到处都是敌人。胡雪岩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旦生意上对别人构成威胁或别人对自己构成威胁,形成敌对关系,胡雪岩总会想方设法化敌为友,寻求共同的利益。这一招使得他在遇到波折时往往能够得到曾经势不两立的对头的援助。

与胡雪岩势不两立的,大都是生意上的对头。一般商人遇到这种事,总是想:既然大家都过独木桥,对不起,我只有想办法把你挤下去了;然而胡雪岩不这样想,既然是过独木桥,都很危险,纵然我把你挤下去,谁能担保你不会湿淋淋地爬起来,又来挤我呢?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头?既然大家图的是利,那么就在利上解决吧。

胡雪岩的老朋友王有龄曾经遇到一件麻烦事,他去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却说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见。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做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今日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何道理?真是咄咄怪事!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听。”于是起身到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相识,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

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圣,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生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此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折子,填上两万银子的数目,派人送到巡抚黄大人那里,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存有银子人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

黄巡抚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他担心有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大人身边,早晚会出事。

王有龄何尝不知,只是周道台乃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得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

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千两银票,派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做军火生意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周道台犯了官场的大忌。

原来,太平天国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合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师,正因如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从中回扣不下十万,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藩司也觉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黄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财迷心窍,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司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却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此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加之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盘托出。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把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要强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两人又商议半晌,最后决定如此如此。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跑炮船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气愤,打开门一看,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

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刷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告他的,信中历数他的恶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购船一事。

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叫士兵拾到,正好何师爷路过拆开信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

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暗思自己在抚院结怨甚多,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必定还会来报复。心急之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所以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抚院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他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在浙江一带,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

何师爷借机又点化他,说全省官吏中,惟湖州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