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天气越来越热,又该换衫了,于小语苦恼起来。
针线方面,一直是她的短板,偏偏家里还有几个正长身体的少年。
眼见一个春天过去,几个哥哥都如柳树抽条般的疯长。
昨日翻出二哥的夏衫,袖子都短了一截,还有她自己的,也是一样。
大哥和二哥虽然暂时没在一起,但也不能少了他们的。
哎,不会女红,真的不行啊。
其实这些事情,有经验的妇人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下次,她得长点记性。
……
一大早,于小语把一路带着的东西,又整理了一遍,特别是兄妹四人的衣裳,她一边整理,一边盘算着给哥哥们多做几套换洗衣裳。
清理完之后,她心中大概有了些数。
接着又清点了一下目前手里的银钱。
从李家村出来,于小语手里还有七百三十两银子。
这一路到陶阳,她手里的银钱没有动,都是哥哥们掏钱。
当时他们三人手里有六七十两,大概算了一下,这一路到陶阳的吃食加住宿,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花费,花了将近有四五十两,抵得上一户普通农家好几年的收入了。
大哥三哥走时,于小语给他们一人两百两,出门在外,没有银钱,那是相当艰难的。
但最后他们一人只拿了一百两,于正松更是一百两都不愿意拿,说是太多了。
他想着要凭自己本事,来养活弟弟妹妹。
于小语不同意,最后装作生气的样子,于正松才勉强收下,仔细收好放进衣襟里。
两个哥哥都给了,也不能差了二哥的,于小语也拿出一百两给二哥。
于正竹摇摇头,道,他和妹妹一直在一起,手里不必放那么多银钱,如果需要,他再过来要。
于小语也不勉强他,但还是塞了五十两放在他身上。
后来算了一下,总共给出了二百五十两出去。
二百五?
咦,不太好,于小语心里别扭了一下。
最后,在三哥的诧异中,于小语从他兜里掏出了一块碎银收回自己的荷包。
……
至此,她手里如今只有四百八十多了两了。
花的好快啊!
也不知道余杭的房子是个什么价钱,这几百两不知道够不够。
得想办法赚钱啊。
……
她收好了大头的四百五十两,剩下的三十多两放进了随身的荷包。
想着等下去城里逛逛布庄,还有成衣铺子,去把该添置的都买齐。
这时,小草提了一个食盒回来,是给于小语准备的早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