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封闭心理。这类女性本来就不善交际,不愿在婚姻问题上采取主动态度,甚至不愿与结过婚的同事来往。从此将自己关在个人的小天地里,喜欢一个人独处,使交际范围变得十分狭小。这样的心理实际上大大减少了她们择偶的机遇。其实,她们这种坐等愿者上钩的心态,会使自己看上去十分清高,也使相当一部分对她们感兴趣的男性望而却步。何况,婚姻是一种双向选择,如果按兵不动,双向成了单向,岂不是一下子少了一半的机会?
3.逆反心理。有的大龄女性,以往择偶要求过高而失去了很多机会,本因吸取教训,
变得现实些。可是她们反而把高标准守得更严,认为“事到如今,我们不能让人笑话”,这种心态使她们更加精挑细选,一定要符合理想要求。她们把爱情理想化,缺乏现实感,总希望自己的爱情像小说描写的那么浪漫:月白风清,白马王子突然从天而降;一见钟情,爱情之花突然奇迹般地大放光彩。须知,婚姻并非美不胜收的小夜曲,而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还是要脚踏实地地择偶,何必在梦中浪费青春?
其实,要解决这三道坎,真正的救星还是大龄女性自己,如果自己束缚自己,自己剥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只会让生命之树过早地枯萎。诸如此类的生存焦虑,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女性中。适当的焦虑可以成就我们,但焦虑过度或者时间过长,则会使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下降。那么有什么可以帮助解决焦虑的的方法呢?成功因为敢于失败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遭遇或多或少的挫折、经历或大或小的失败,如果我们只允许自己成功,那么无异于对自己下了一个非理性的命令,让自己对抗生活的自然法则。这么做的结果,只能平添我们内心的无助感。相反,如果我们把犯错误或者品尝失败的权利还给自己时,我们会发现:其实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要求我们必须十全十美,永远成功。事实上,成功的唯一秘诀是:敢于失败。
平常心即是生活之“道”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都有五种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层次的需要,都是健康心灵的正常反映,越是能够坦然接受并且积极满足他们,我们越能获得力量,越能真实而自在的生活。所以,接受生命平凡的本质、主动走出光环,与他人接近,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但不会威胁到女强人的地位,反而还会增添女强人的人格魅力。
脱去光环朴素地爱
女强人因为智慧超群、胆识过人的缘故,所以常常表现得当机立断、说一不二,让人觉得她们盛气凌人。然而情场非战场,在两性的关系中,即使大姐大如阿梅,女人的柔弱、温存、体贴也必不可少。事实上,如果她们能正视这一点,脱去自己身上的光环,在感情的世界上把自己当普通女人,她们的爱情与心路历程将会简单、朴素很多。这一点也适用于和她们相处的男性,如果可以平视这个看似春风得意的女强人,那么爱情的两性会谈将会轻松很多———在完成职场与情场的角色转换之后,朴朴素素地爱一场,这比任何成就都更能让女性的心灵得到濡养和支撑。
温馨提示:
聪明女人,不论是女强人还是依人小鸟,都有必要学习如何克服焦虑、快乐生活,学习如何在与男性的相处中进退自如。所以,女强人们请注意笔者给你提供的“药方”。如果你真能做到这几个方面,你的生命也许将出现转机。
为什么会有独身主义的想法
如今信奉“独身”的人中,青年男女似乎有增加的趋向,怎样评价这种现象?对独身族,心理学家归纳几种类型:
一是自身恋爱条件较差(指长相、职业、收入、家庭状况等外在条件),多次恋爱失败;以至对婚恋问题感到绝望。
二是自身条件不差,但择偶标准过高,有特别的要求:婚恋问题一直不能解决,由此而采取独身态度。例如,某中学王老师今年已62岁,选择对象要年轻、漂亮、收入高、能力强。有次朋友为他介绍一位小学教师,他还要跑到对方学校听课,令好朋友们不敢再帮他。
三是在爱情上有过深痛巨创,如初恋爱人欺骗多热恋被人抛弃等等,对异性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某校领导黄某,一表人才,家境优越,为人正直。年青时谈过恋爱,由于某种原因未成,后来热心人介绍过几位优秀女子,但他发誓终身不娶。如今已过六旬,仍独身一人。
四是有的年轻人“为了保存一个独立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天地”而选择“不婚”。他(她)们大都是有良好学历、体面的工作与不错的收入,同时又是独生子女。例如,张先生说:“看到父母终日为子女忙碌,我不愿走他们的路。”一个在外资公司上班:的郭小姐认为结了婚就必须面对柴米油盐酱醋,她说:“浪漫的婚姻不稳定,稳定的婚姻不浪漫。”
五是曾经组建过家庭,后因感情破裂而离婚,从而对异性产生泛化性偏见。六是受家庭或影视、文艺作品影响。对爱情历来取冷漠态度。由此可见,多数男女的独身行为并非他们的初衷,调查材料表明,在独身者中,女性的比率高于男性,。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对感情的要求比男性更深刻,更固执。
对于独身行为,我们应该:首先,不鼓励独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生的自然要求。一个人生理上发育成熟,必然对性爱产生正常的欲望,这种欲望得到合理的满足,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对工作学习和劳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若长期受到压抑,对人的身心、工作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温馨提示:
长期以来,人们对独身的非议颇多。看到别人独身,就有人怀疑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什么缺陷。其实如同婚恋自由一样,独身也是个人自由,对此说三道四是不妥当的。再次,创造条件为独身者的婚姻牵线搭桥,帮其树立健康的心理。独身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克服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生活等方面所必然出现的诸多矛眉,对此,人们在同情之余,应予以更多的关心。
中年女性如何修复少女情结
40岁的王女士相貌姣好,对人非常热情,和人说话的时候手舞足蹈,从表情到体态让人觉得活力四射,像少女一般。但是她最近心情很不好,因为总是觉得单位的人不愿意接受自己。
年轻的同事说,本来自己应该叫王女士一声“大姐”,可是这位大姐却没事喜欢从背后吓人一跳,或者开点可爱的小玩笑,让人哭笑不得。同年龄的同事们觉得别扭,是因为王女士的脾气像小女孩一样阴晴不定,总得让人哄着,否则她的性子一上来,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让人不知所措。
追求“可爱”并没有错,但不同年龄的人应有不同年龄的展示“可爱”的方式。像王女士那样,虽然已是不惑之年,却在一些行为方式上停留在少女阶段,不仅不能惹人爱,而且让人敬而远之。其实,王女士自己也很苦恼,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努力制造快乐的气氛,大家却总是不领情、不接受。我们可以把王女士的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少女情结”。
1.少女情结是一种心理固着
这种“少女情结”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固着”现象。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例如,在儿童期要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期要建立起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成年期则需要建立亲密感、结婚生子等。如果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后,却没有产生相应的需要,就难以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于是发生“固着”现象,即行为表现停留在上一发展阶段。
王女士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和哥哥非常疼爱她。等到结了婚,老公又是“好男人”型的,她一直无需操心生活。年轻时,她还需要辛苦带孩子,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家庭生活中,王女士再没有多少需要特别操心的事情了。在事业上,她也没有什么高的追求,这些都使她的心理容易固着在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
还有人认为,这里有怀旧成分。女人比男人衰老得快,加之社会对男女年龄的价值认同有差异,因此,中年女人比中年男人更留恋青春时代,言行举止无意中会向青春时代靠拢。
2.自省,独立,助人别求回报
王女士的性格保留了少女的过多敏感性以及情绪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立即做出反应,而且受不得一点委屈。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打破固定的行为模式。
首先,当出现了让人情绪冲动的情形时,要把当时的想法记住。回到家后和家人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维逻辑错误。当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错误的思维逻辑,马上告诫自己要冷静。
至于在单位的人际关系,尽职尽责地工作就是最好的交往。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分内工作,才谈得上与同事的其他交往。每天工作结束后,看看自己分内工作完成得如何,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如果有,不光在口头上表示歉意,还要在行为上帮助别人。
其实,有时像小孩一样“可爱”一下,对人际交往也是非常有益的,但要注意场合和对象。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虽然平时很随和,但在工作时却非常严肃,不希望受到干扰。新来的同事则希望在与老同事的接触中,学到工作技巧,小闹剧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中年女性要想受到大家欢迎,就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而不能统统以“天真、可爱、热情”来应付。有些人只需要一个眼神、一杯茶水就足够了,太多的关心反而让他们难受,甚至厌烦。有些人则需要一些直接的建议和热情的开导……
温馨提示:
对人热情不必强求回报,只要觉得这样做很开心就行了。长此以往,慢慢地,就会发现大家会真诚地喜欢上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