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狂妄,足足九万大军,你居然说弹指可灭之,你当你是神呀!”
闻言,兵曹从事赵启立刻冷言讥讽。
一众属官,都议论纷纷,这哪是什么退敌之论呀!
萧宇也不理会,一拱手道:“小生自有破敌良策,只是不知大人,是否真的下定决心了?”
“这,这个?”
萧宇的问题,立刻将百里文昌问住了。
他是召集会议,但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妥协,还是起刀兵?
“若是大人还未下定决心,小生纵然有万全之策,也无用。”萧宇研究了百里文昌很久,知道他优柔寡断,必须逼一逼:“所以,此次三郡想逼,在于大人的抉择!”
萧宇此话,的确一针见血。
不少属官都暗暗点头,此事的确需要刺史拿主意后,才能有所定论。
否则,一切都枉然。
半饷后,百里文昌还是没有决断,也就无法回答萧宇。
长史阮长恭,无奈解围:“萧公子,刺史大人忠于朝廷,心系万民,实在不忍起刀兵,如果公子有。。。。。”
不等他说完,萧宇立刻打断:“既然大人忠于朝廷,爱民如子,更应该起刀兵,收服全境,尽起大军除国贼,还政于陛下,结束这纷乱世道。。。。。。短暂得刀兵,是为了长久的和平,是为挽救更多的性命,还望大人决断。”
“这,这个?”
不得不说,萧宇的话很有感染力,立刻赢得不少人得赞同,让百里文昌都有种鲜血翻腾之感。
只是,他已经老迈,命不久矣。
麾下,又无智勇双全之大将可用,难以建功。
“刺史大人,小生琅嬛阁之日,偶尔一诗‘龟虽寿’,请大人与诸位鉴赏。”
萧宇突然起身,有无耻的一笑,立刻朗朗开口。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萧宇非常喜欢。
乃是三国枭雄,曹操所著,名为‘龟虽寿’。
其中的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界,万年不曾有人飞升,萧宇盗用虽然无耻,但此诗正适合百里文昌,可激发其壮志。
“好,好好!”
“好诗,好诗,公子真乃大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