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常规去考量,这事确实是不好办,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他们能用的法子多得很,只要那些书生想要“进步”,就不会再抓着这一条,他们该着急的,是赶紧找一条属于自已的通天大道。
只要让他们把猜测落实,那么,他们就能明白,昭明书院就不是他们的敌人。
这事就不需要他们来操作了,陈砚之就完全可以办到。陈砚之自然也想到了,冲着两人一拱手,便离开了盛府。
果不其然,不出两日,就没有书生再论昭明书院之事了,民间的目光也转到了大昭的野心之上。
一个月后,昭明书院招生的消息便放了出来,皇帝赐下的书院已经改造好了,现在也该招点学生了。
这些日子,盛瑾和潘舒也没闲着,做教学计划,写备教内容,着实费了不少心思。
第一次招生,盛瑾他们只打算招三十人,后面走上正轨了,可以每三个月招一次生,到时候第一批的学生也教出来一点了,让他们老带新。
“怎么才三十个名额?!”
昭明书院的招生,很多人都在关注,听说只招三十个,不少官员都开始着急上火,这僧多粥少的,自已家那个不成器的,不一定能选上啊!
很快,就有几人寻到了潘舒这边,潘舒虽同朝为官,但到底是个女子,找她谈事总比找神仙谈事好,毕竟神仙知道的太多了!
“潘大人啊?昭明书院我等皆是大力支持的,您看,才招三十人,是不是太少了点?”
“曹大人言之有理啊,潘大人,若书院有什么问题,您尽管说,读书乃是大事,我辈义不容辞!”
“没错没错,这招生人数您看是不是可以往上调一调,一百人不嫌多啊!”
潘舒无语,一百人还不嫌多,三个男人就叽叽喳喳吵得不行了,还一百人,她能管得住?
但她面上反而露出了一丝笑,“几位大人,书院这边并没有什么问题,第一次招生只招三十人,也是盛大人深思熟虑所定。
大人们尽管放心,三个月后书院还会再次招生。”
几人面色一滞,人数既然是上卿大人所定,他们还能有啥好说的,而且潘大人也说了三个月后还能再次招生,这次要是报不上名,还有下次机会嘛。
这话传出去,确实让很多人安心了,但是到了招生那日,昭明书院门口依旧是堵了个水泄不通。
刘宣父亲是兵部的官员,他是家中的嫡次子,家里的资源都是要用在他大哥身上的,再加上他不争气,以后想有个好前程也是难得很。不过好歹是小儿子,嘴巴甜,爹娘还是喜欢他的,不过要跟大哥比,那就是比不上一星半点了。
自从昭明书院横空出世,他爹娘就日日对他耳提面命,要他一定要进这个书院。
当然,他刘宣也不是个傻子,虽然他不耐烦读书,但是只要读两三年,结业就有官做了,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要不然,等他成人,就是捧着银子去,也当不上官啊!虽然有可能一开始是小吏,这不是有他爹在么,他爹还能让自已天天当个小吏?到时候混个资历,再活动活动往上升嘛,说不定以后还能混个县令当当。
这关系到他自已的前程,他自然上心,这些日子多少也看了一些书。等听说只招三十人后,他就躺平了,他拿啥跟人争啊,三十个,论资排辈,他一百都排不进去,只能等下次咯。
“你这小兔崽子!什么时候了,还窝在家里!”
刘宣吃了晚饭就准备回房睡觉,后天就要报名来,他肯定是报不上的,也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