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三德和尚演员表 > 三八至善禅师再游百粤方世玉饮恨雪天仇(第1页)

三八至善禅师再游百粤方世玉饮恨雪天仇(第1页)

虽然背后有钢鞭声响,正想闪避,已来不及,钢鞭打在背上,唉吔一声,未及倒地。三德和尚之铁禅杖又到,一杖打在武进肩膊之上。武进未练过内家运气功夫,抵御不起两处袭击,当堂倒在大堂之上,气绝毙命。

三德和尚等三人,分头搜索,清兵尽逃,始悻悻而回凤凰岗关帝庙,脱去身上血衣,遁至河北长寿寺内潜匿,静候至善师尊到来,再图报仇之计。

且说清兵又被殺十余人,呈报至两广总督曾必忠,赫然震怒,即令衙役传高进忠至总督衙门。高进忠闻令,肃整衣冠,晋谒曾必忠于花厅之内。

曾必忠曰:“今日河南共发生两宗凶徒扰乱旗军营,高年弟亦知之否?”

高进忠愕然曰:“有是哉?恕年弟未有所闻也。究竟此事之始末若何?是否又为少林派凶徒所为乎?”

曾必忠曰:“然也!留守海幢寺与大基头两处兵营,今日连为三德凶僧闯进,殺毙旗兵数十名。少林凶徒以前只属于打架滋事,今则愈弄愈凶,竟敢大逆不道,公然叛变皇朝,若不速行消灭,后患不堪设想也。”

曾必忠言时,面有怒容,其言之意,直谓高进忠自受皇命以来,岁月久延,终无法消灭少林派也。

高进忠见曾必忠词严色厉,不禁悚然惊惧,连忙起座下拜膝前而谢曰:“愿曾大人息怒,下官亦知罪矣。自受皇命,敢不夙夜匪懈,以求完成使命,不负国恩。无如少林派凶徒技击高强,愍不畏死。即如前夕海幢寺之役,斩毙凶妇苗翠花一人,而三德凶僧又复死灰复燃,再行肆虐。下官今得一计,预料三德凶僧、方世玉、年瑞卿等,定必匿藏于本城内外各寺院间,今请曾大人发下命令,悬重赏以缉少林凶徒,一面派兵由下官率领,搜查全城各寺院,务必拿获回衙,明正典刑,则少林凶徒无所遁形矣。”

高进忠本以钦差大臣身份,位虽千总之微,与曾必忠称年兄年弟,但自知办理此案相当棘手,亲自赴少林寺查察,只是略得端倪,终以少林寺人多势大,未敢轻举妄动,以致任令少林凶徒肆虐,竟也束手无策,自知其罪,惶恐而称曾必忠曰大人也。

是时,曾必忠闻其言,词色稍霁,略一沉吟,举鼻烟壶向鼻端一嗅,徐徐而曰:“高年弟之言,未尝无理,但恐悬红购缉,反觉打草惊蛇。愚兄有一计,可以施行。六榕寺主持悟法禅师,与愚兄曾有香火因缘,彼又熟知各寺院之事,年弟凭我一柬,到六榕寺访悟法禅师,令彼代为侦查少林派凶徒行踪,调查清楚之后,大举围剿,一网成擒,此为计之上上者也。”

高进忠大喜,叩首谢曰:“大人妙许,顿开茅塞,伏请大人即刻写就柬帖,俾下官前赴六榕寺依计而行可也。”

曾必忠向外高呼曰:“来人呀!”侍役高升鞠躬而进。曾必忠命取柬帖一张,授予高进忠。高进忠称谢而退,立即转赴六榕寺。

一入门,早有小沙弥迎接而入,问找何人?高进忠递上曾必忠柬帖,谓有要事面见主持僧悟法禅师也。小沙弥接入客厅,持帖而入。悟法禅师一见两广总督曾必忠之帖,不敢怠慢,连忙整衣出迎,合什为礼,迎入客厅,领益贵姓高名。

两人在客厅上分宾主坐下。高进忠乞屏左右,四顾无人,乃低声言曰:“少林派凶徒,窃据佛门,为非作歹,仗倚技击高强,欺压锦纶堂机纺工友,死伤多命。此事轰动广东,谅悟法大师知之也。”

悟法禅师曰:“知之。我佛慈悲,以戒殺为主,然而至善禅师容纵门徒,闯祸滋事,大背佛家之旨。老衲属佛门中人,本当仗义执言,驱逐此辈出山,无如彼等技击高强,力有未逮,奈何奈何?”

高进忠喜曰:“大师亦有此意乎?”

悟法禅师曰:“此事,曾大人与衲亦有谈及矣。”

高进忠曰:“如此,今日适逢其会矣。高某人忝承皇命,南下广东,亦为调查此事而来。顷与曾大人谈及此事,曾大人拟请大师相助一臂之力,未悉大师肯为效劳否?”

悟法禅师本为一势利和尚也,闻得高进忠奉旨南来,立即改容起敬,离座再三合什,胁眉谄笑曰:“骑骑!衲老眼昏花,不知高大人驾到,罪该万死。今日有事相托,如衲力量所能做者,当所不辞也。”

高进忠大喜,再顾厅外,并无别人,郑重而言曰:“此事关系重要,愿大师勿泄也。今者,少林派中有三德凶僧、方世玉、年瑞卿,潜匿城内外各寺院之中,时出骚扰,若不严拿正法,后患不堪设想。但是我辈俗人,拉入庵堂寺院,容易为少林派人所生疑,打草惊蛇,逃遁别处,则此后缉捕更难矣。大师为佛门中人,与各寺院时有来往,因此曾大人之意,拟请大师设法侦查三德凶僧等行踪,到衙报吿,则幸甚矣。”

悟法禅师合什言曰:“此正合老衲之意也,善哉善哉!佛说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拯救苍生,老衲理宜亲入地狱,驱逐佛门败类也。高大人为衲禀吿曾大人,三日后当有以报命也,但恐三德和尚等潜离广州耳。”

高进忠出白银一百两,谓悟法禅师曰:“戋戋之物,权为宝刹香油之资,尚祈笑衲,容日再行相谢。”

悟法禅师见累累元宝,不觉大乐,笑容益盛,耳朵垂肩,两眼只留得一线。其笑声之怪,咭咭然令人肉麻也。高进忠乃辞出,返回总督官舍,静候消息。

悟法禅师受命之后,开始进行其秘密侦查工作矣。六榕寺自经顺治年间,靖南王耿继茂重修之后,寺中主持僧,乃好与权贵交相结纳,在寺中辟室,集结名流绅宦,吟风弄月,诗酒唱酬,附庸风雅,隐然以诗僧自命,其实奔走于权贵之门,逐逐于名利之间。直至乾隆年间,此风未改。悟法禅师得其余绪,未改恶习,唯总督大人之命是从,故与少林寺之武技和尚,虽属同为佛门中人,却臭味不相投也,既奉侦查少林派中人行踪之工作,乃遣六榕寺中之小沙弥,潜赴各寺。

和尚侦察寺门,当较容易者也。但当高进忠拜会悟法禅师之日,长寿寺中又新来一僧人矣。此僧人为谁?至善禅师也!

至善自当日命三德和尚来粤之后,略将少林寺中事务,略事摒挡,然后起程南下,不料至海幢寺,见寺门内外,均有清兵扼守。适是日为三德和尚大闹海幢寺之后,清兵方在此殓拾尸首也。至善禅师远远望见,暗想海幢寺内,究竟有何变故,岂三德和尚等为清兵围捕,发生一场大战乎?乃悄悄回头,未便闯入寺内,转而渡珠江,至西关,入长寿寺,果与三德和尚、方世玉、年瑞卿遇于寺内。

年瑞卿固不识至善者,三德和尚乃为之介曰:“此英雄为年羹尧大将军之哲嗣,江南大侠年瑞卿也。”

年瑞卿跪下叩见。至善禅师喜曰:“年英雄能仗义相助,此我少林之福也。大明江山,复兴有望矣。”

至善禅师言罢,一望,不见苗翠花,诧问方世玉曰:“咦,方贤徒,汝母亲苗翠花何在?”

方世玉一闻说及其母之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触悲怀,泪如雨下,泣曰:“师尊来迟三日,母亲已遭白眉道人毒手,为乱箭所射,魂归天国!嗟乎,亚玉今已为无母之人矣。”

至善禅师惊曰:“翠花已圆寂矣乎?嗟乎!犹忆翠花者,为吾门不可多得之杰出人物,与胡惠乾、童千斤辈同其短命而死,衲又断一左臂矣,悲乎!”

盖至喜禅师以苗翠花为其师弟苗显之爱女,又曾向自己习技,功夫湛深,一旦死别,虽然六十多岁之高龄和尚,亦不免洒下英雄之泪。

少顷,方世玉悲怀稍止,请命于至善禅师曰:“弟子闻古人有言,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者也。今殺我母亲者,为白眉道人。弟子不殺白眉,无以对亡母之灵矣。今晚夜阑人静,弟子意欲飞身进入官舍,手刃白眉道人,为我亡母复仇。师尊亦谅弟子苦衷也乎?”

至善禅师徐徐摇首曰:“贤徒为母复仇,理所应当。但你之技非白眉对手,此举适足偾事耳。世玉贤徒勿悲,为师自当竭其棉力,为贤徒复仇也。”

至善禅师虽为如是言,但仍不能止方世玉愤恨之心也。

是夕,悟法和尚犹未查得三德和尚等行踪之际,高进忠犹在总督衙门静候消息。而总督官舍内,又发生一惊天动地之事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