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字,高远当着邮递员同志的面把信封撕开,取出录取通知书展开看了一眼。
也不叫录取通知书,抬头是:高等学校学生入学通知书。
一张白纸,手写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以及被录取专业。
高远同志:经京城市招办批准,你入BJ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学习,请于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前,凭本通知到校报到。
下面盖着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和北大两枚鲜红的公章。
没错,称呼是高远同志,不是高远同学。
“哟,你被北大录取了呀,恭喜恭喜。”邮递员也看了看,冲他拱拱手以示祝贺。
高远是个懂人情世故的,他先把入学通知书塞回信封里,又掏出烟来递给邮递员一根,笑着说:“感谢感谢,喜烟,您来一根。”
邮递员一看,哟,红牡丹,把烟接过来,乐道:“大学生的喜气我可得沾,我就不打扰了,你也快点回去跟父母说这个好消息吧。”
他把烟别在耳朵上,蹬上车子去其他家送信了。
这段时间邮递员们最忙碌,随着高考成绩的出炉,各地高校的入学通知书如雪片般洋洋洒洒纷至沓来。
邮电局领导给邮递员们下达了死命令,除了需要由各革委会,或者学校转交的信件,只要是留了家庭地址的,务必要把入学通知书送到被录取学生本人的手中。
一下子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恢复后的第一届高考有多重视。
高远回到屋里,又取出入学通知书认真看了一遍。
想起前些日子北大招生办的老师亲自登门,言辞恳切地邀请自己去北大就读的一幕,他就抑制不住的笑了起来。
当时高远对招生办老师说,我填报了三所院校,人大都属于硬咬着牙报的,压根儿没敢奢望会被录取,已经做好了被调剂到北师大或者明珠大学的思想准备。
北大更是想都不敢想。
您邀请我去北大就读,我高兴的同时也有点惶恐。
那位刘老师笑着说,但你就是货真价实的高考状元啊,小伙子不要妄自菲薄,更改填报院校的事情我们会处理好的,现在就要你一句话,你愿不愿意来北大读书。
见他还端着,高跃民急坏了,心说你个小子怎么回事?人家老师都找上门来亲自跟你面谈了,你还拿腔拿调的,有点不知道好歹了你。
他一拍大腿对刘老师说道:“这个主我替高远做了,就去北大。辛苦刘老师啊,还麻烦您亲自跑一趟。”
面对高跃民这个同行,刘彩华言语中就多了几分尊重和客气,她说道:“高老师您太见外了,您也从事招生工作,肯定也清楚我们这些高等院校对优秀学生,尤其是对各地的状元郎那真是求贤若渴的。
名校价值嘛,说到底就是通过哪家院校能录取到更多的优质生源来实现的。
我跑这一趟不算啥,况且高远这么优秀,多少名校都盯着他呢,特别是隔壁,我听说盯他很紧,我不来一趟,不得到高远同学一句准话,心里也不踏实不是?”
听了这话高远也绷不住,笑了。
用后世的话说,现如今这两个冤家就已经开始卷了吗?
高跃民显然也是知道这两所高等学府之间复杂的渊源的,也笑了起来,“您把心放在肚子里,高远去北大就读这事儿,不会再有变化了。”
高远也点头说道:“刘老师,感谢学校领导和您对我的看重,入学后,我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