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直爽但不能要直言
性情可以爽直,但说话却往往不能直来直去。
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说话直爽,常被人们当作一种优点。但在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直来直去的人,有的人处处受到欢迎,而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人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与人说话,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都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一些策略,说话直来直去,肯定会伤害到朋友、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那些因说话直而得罪人的人,问题就出在方法上。他们只图一时之快,不讲方式方法。比如批评别人,虽然你心地坦白,毫无恶意,但因为没考虑到场合,就会使被批评者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一时难以接受。对方的自尊心被伤害,当然会对你有意见。
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当对方回答“不”的时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碍于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绝来拿拿架子、摆摆谱,或是客套地礼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恳求时,对方可能就同意了。反过来说,当对方说好的时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许只是不愿当面给你难堪而已。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在工作中,为什么对许多事领导说“研究研究”之后便没了下文;为什么爱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不仅难以获得上级的肯定,反而会因此而遭到打击报复。
有一个单位,上司在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改革计划。长篇大论之后,上司照例问问各级主管有没有意见。正当众人都静默无声的时候,却有一个不识相的家伙,立刻站起来,提出他的看法,并针对计划的弊病,说得口沫横飞,最后还提出了另一项改革计划。不用说,等待这位老兄的结果可想而知。
上司既然会在会议中先提出计划,就是摆明了要大家等一下表决时,全部没意见通过。表决当然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否则在计划公布之前,他自会先私下征询部属的意见。如果是公开要各级主管做评估时,千万可别当真,他只是给大家面子而已。换句话说,上司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大家——不准有意见。
因此,要想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必须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抑或只是礼貌性地客套。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至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后想想,真是毫无意义,后悔晚矣!
朱元璋称帝后,要册封百官,可当他看完花名册时,心里又犯了难。因为功臣有数,但亲朋不少。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面子上过不去。军师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敢直谏,一来怕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来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国家大事,不能视而不见,最后,他想出一个方法,画了一幅人头像,人头上长着柬束乱发,每束发上都顶着一顶乌纱帽,献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画,细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军师画中有话,乃苦口良药。真可谓人不可无师,五师则愚;国不可无贤,无贤则衰!”原来,刘伯温画的意思是:“官(冠)多法(发)乱!”刘伯温此举,不但未伤害到朱元璋的面子,不犯龙颜,还道出了谏言:官多法必乱,法乱国必倾,国倾君必亡。画中有话,柔中有刚,也算是待人处世高明的“说话会拐弯儿”,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另外,说话会拐弯,还体现在巧妙劝说上司改正自己所做出的错误决定,让上司从你拐弯的话中,自己悟出应该如何去做。古语道:“伴君如伴虎。”一句不慎的话,都可能使臣民人头落地。因此,聪明的臣子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与其说直来直去的人是豪爽,还不如说他说话做人太简单。直语易伤人,何不绕个弯。同样的表达,同样的目的,绕一个弯儿就能圆满,何必弄得目的达不到还得罪了对方。
你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场合?说话方式是不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同样是提意见,为什么不同的方式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呢?说话时先为对方着想,不要动辄以教训的口吻指责别人,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直率人。
不着痕迹地暗示对方
有的时候一点委婉的暗示远比毫无遮拦的直言更能引起他人深思。
纽约有两家大公司,一是巴顿公司,一是奥思蒙公司。巴顿公司的经理约翰,想把巴顿公司和奥思蒙公司合并成一个控股公司。有一天,他不着痕迹地向奥思蒙公司的经理说了一句效力极大的话。而两个公司,竟然因他这句话合并起来,实现了约翰的愿望。
约翰说了一句什么话,竟然产生了如此大的效力?情形是这样的:
有一天,约翰对奥思蒙公司的经理说:“前天晚上,我注意到,你们的经销处与我们的经销处,并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而且我们的主顾也各不相同。”
“这是什么意思?”那位经理问道。
“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约翰说完,就微笑着走开了。
可是,约翰已把自己的意思,也就是两家公司合并后只有好处这一观点深植在那位经理的脑海之中。
此后好几个星期,彼此之间,并没有说些什么别的话。但是,约翰的弦外之音,已经拨动了那位经理的心弦。
在前面的谈话里,约翰并没有直接建议两个公司合并,只是转弯抹角地强调,二者的合并是有益无害的。而那位经理,就开始研究起这问题来。于是,在他们日后正式会晤的时候,第一个仔细讨论的话题,竟是那规模宏大的合并事业。
原来,约翰所采用的策略,是一个在许多年以前为拿破仑所常用的策略——不着痕迹地暗示对方。
这种方法,在你与客户的办事过程中是值得借鉴的。你在与客户办某一件事时,不要直言相告,而是要抓住对方的心理,暗示对方,这样也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会巧妙委婉的拒绝
拒绝总是不那么容易说出来,尤其是不想得罪人的时候,所以要学会一点委婉的拒绝方法。
若别人有求于你,而你出于各种原因却不能接受,又不好直说“不行”“办不到”,怕因此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若对方提出一些看法,你不同意,既不想讲违心之言,又不愿直接反驳对方;若你看不惯对方的行为,既想透露内心的真情,又不愿意表达得太直露,以免刺激对方。要想处理好上述社交经常出现的情况,就要在社交活动中学会巧妙委婉的拒绝,根据不同的情境说“不”。
1.假托直言
直言是对人信任的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标志。但是多数情况下直言因逆耳而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可采取假托由于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从而加以拒绝,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例如:
某报社的推销员登门要求你订阅他们发行的报纸,可你不想订阅。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你们的服务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经订阅了其他几家报社的报纸了,请谅解。”
2.反复申诉
当别人侵犯了你的权利时,你要维护你的权利,既坚持你所需要的东西而不生气,也不急躁或高声喊叫,应该学会在一种冲突的情境中有效地反复表达你的意见。例如:
你到商店去买东西,由于购物的人多,售货员少找给你十元钱。你向售货员提出,售货员因记不清而引起了纠纷。这时你要以一种平静而重复的声音诉说是如何少找给你钱的,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下面这段店员和买主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