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噤声不敢说话,直到陆北溟进了二楼雅间,底下才又开始响起议论声。
雅间的云景舟在看到陆北溟的时候,两眼放光,对他的介绍是一串接着一串,看得出来他对于这位陆大人很是崇拜。
宋宴清不由得多看了陆北溟一眼。
云非晚一直关注着底下的动静,在听到陆北溟进了茶楼后,让人准备好那两幅画作。
待陆北溟进了雅间,遣秋桐把画送过去。
照理来说,若陆北溟真的是为了那幅字画而来,她应该等拍卖结束之后,再把画送过去。
这一场拍卖会,二皇子和四皇子都拿了号牌,那画便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在陆北溟手中。
等拍卖结束再送,那种失而复得,得到珍宝的感觉,会让人更加记忆深刻,也更能加重这礼的分量。
而现在送过去,这礼的分量便轻了许多。
云非晚之所以还是选择现在送,是因为陆北溟公私分明,眼里容不得沙子,不搞结党营私那一套。
虽然拍卖后再送礼物分量重,但是多少显得刻意,会让人觉得是为了携恩邀功得好处送的礼,功利心太重。
但在这之前便把礼送出去,虽然削弱了礼物的分量,但是更显得真心实意。
人跟人打交道,有些逢场作戏,有些明码标价,有些礼尚往来,有些相互利用,还有一些,须得有诚意。
而陆北溟,就是需要有诚意的打交道。
且这诚意还讲究天时地利,恰到好处。
要不然陆北溟不会收。
但只要他收了,这份人情他便会记在心里。
云非晚不求两幅字画便能让陆北溟做什么,不过是在自已需要的时候,他也不为难的情况下,对方能行个方便,卖个面子,足够。
秋桐悄悄问:“若陆大人不收怎么办?”
云非晚:“不收便不收,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本来便是我们主动交好,不是我们想如何事情就如何的。”
只要做好了自已能做的,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
起码不后悔:那么好的机会,当初为什么没有争取,没有做点什么。
一条路不通,再寻别的路就是。
旁边的三号雅间。
陆北溟打开卷轴,看完第一幅字画,眼睛又看向外头展示的那幅。
眼中浮现异色。
难道……那幅画出自云夫人的手笔?
再打开第二幅,看着那上面颇有太傅风韵的行草,眼中露出欣赏。
果然如此。
还有上面的诗……
陆北溟把那首诗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
再看到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时,内心触动。
这是他外祖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这首诗简直是他外祖父的直抒胸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般洒脱豪迈,居然是云夫人写的吗。
实在……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