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已故书画收藏大家商承祚老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捐赠的。
那幅画已经被国内书画鉴定权威们公认为珍品。
那幅画中,题着一首脍炙人口,人尽皆知的五言律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癫狂四面风。
这首诗的后面,还署有‘充轩老父台先生政,板桥弟燮’等十二个字。
之下再钤印着‘郑板桥’和‘老而作画’字迹的两面阴文方印。
除了这两幅《竹石图》能市值千万,高俊达就没听说过第三幅还能市值千万的《竹石图》。
“姓唐的,你遇到的那幅,难不成是09年匡时秋拍‘扬州画派’专场中的那幅?”
短暂的质疑后,高俊达忍不住再次询问起来。
专场那幅一直都是私人收藏,几经波折,流转到唐彦面前,也就不算什么稀奇的了吧?
至于深博那幅,应该不可能流失出来。
面对着高俊达的质疑,唐彦也没隐瞒,坦然回道:“匡时秋拍专场那幅绘于1764年,我这边这幅绘于乾隆癸未年,即1762年,比你说的那幅还早了两年。”
嘶!
高俊达顿时暗吸凉气,脸色微变。
世间真有第三幅市值不菲的《竹石图》啊?
如果唐彦这幅是真的,那价值毫无疑问也得突破千万。
据资料记载,郑板桥的画作,最为值价的无一例外都是晚年所作。
郑板桥活了七十三岁,七十岁的时候,无疑算是晚年。
唐彦的话音落下,等待了片刻,没有听到苏凌柔和高俊达的动静。
稍稍沉吟,唐彦肃然道:“苏小姐如果方便的话,不妨过来掌掌眼如何?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再考虑是否支援,你看怎么样?”
唐彦将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已经表露出极大的坦诚。
苏凌柔思索了下,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那唐先生稍等,我这便过来!”
苏凌柔应承了下来,没再表示怀疑。
“苏小姐过来的时候,记得把钱带上啊。”
挂断电话前,唐彦不忘嘱咐了苏凌柔一句。
价值千万的大漏,早些拿下,早些心安。
不然,迟则生变,错失而过,将成为遗憾。
苏凌柔也没反对,挂断电话以后,收拾着准备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