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红楼大文豪 > 第181章 臣请镇大宁(第2页)

第181章 臣请镇大宁(第2页)

若是贾芸到当年贾代善的地位,或现在赵国公田铎的地步,那时候提防也不晚。

贾芸自已不考虑,也不提真正想法,便是基于谨慎小心的考虑。

有时候,越是自已想要的,别人就越不会给。

贾芸的新去向,是有两个传言。

一是留京,任绣衣卫都指挥使。

据云隆正帝对现任的都指挥极不满意,有意换人。

绣衣卫都指挥使是等同都统制,正二品官,又有超过普通都统制的实权,对贾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位置,也等同是天子心腹近臣了,若非贾芸是勋贵子弟,又刚立大功,且展现了优秀的管理能力,怕是还没有这个机会。

其次,便是赴蓟镇上任节度副使兼都统制。

此次,蓟镇虽是扛住了,但朝廷对蓟镇一开始的表现还是极不满意的。

整个古北口防区,直线距离四百里,七八个驿站,连古北口在内大量防御都形同虚设,被敌人直接破口,按后世算法是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地盘几天就丢了个精光。

虽说北虏是几十万人,但也说明蓟镇在古北口这个防线没下功夫。

不好歹能扛几天,为喜峰口一线的防御赢得补给和缓冲的时间。

朝廷设古北口一线,目的无非如此。

现在北虏受挫而归,大量地方都放弃了。

朝廷的打算是不光收复古北口一线,还要把地盘推到原大宁都司一线。

没错,就是复大宁都司!

切断辽西和草原的联系,使东虏和北虏更难配合。

在辽西一带的科尔沁诸部,还有一些部落,与漠南北部的察哈尔本部的联络也会更加困难。

大宁都司旧地就在后来的赤峰一带,在设置时绝对是朱元璋的神来之笔。

只要大宁都司在,辽东就稳如泰山,蓟镇甚至是内镇,不会时刻受到威胁。

当时的燕京还是北平府,不需要承担更多职责,只要成为蓟镇和大宁的后勤补给基地就行。

甚至后勤补给还有一个天津卫,当时明军运输多靠海运,大量人员和物资通过海运抵达辽东,一般是觉华岛或葫芦岛,也到旅顺补给辽南。

还可以从鸭绿江的出海口入江,逆流而上,直抵辽东腹地。

明初时,几千明军坐船一路北上,从鸭绿江到辽河,再到嫩江,松花江,直抵外东北,一直到奴儿干都司建立都司,授给沿途几百个部落的首领敕书和印信,令他们服从王化,定期朝觐,为大明效忠。

这就是奴儿干都司的来由。

后来都司城池建立,当时辽东已经稳固,沈阳,辽阳,开原,铁岭,清河,抚顺诸城关建成,大量百姓移居屯田至此,还有辽东都司的十余万军队。

然后就是沿陆路开辟驿道,稳固统治。

后世有人说明初的版图是意淫版,明朝并未建立实际统治……那就是纯属放屁了。

远在清之前,明朝就统治了外东北,库页岛,还有漠南蒙古等地。

西边推倒哈密卫,并且在华夏历史上第一次设乌思藏宣慰司,正式将西藏纳入版图。

可惜老朱的战略布局,多半被朱棣给毁了。

大周立国初就打的太狠,国内远不如明初。

好不容易缓口气,东征之役又惨败。

借着这一次击退北虏,朝廷终于下了决心,复立大宁都司。

当然,这就不叫大宁都司了,归于蓟镇节度之下,设大宁城,派驻一个节度副使,同时修筑几个卫城,派驻都统制或统制,各率兵马驻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