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赶紧闭嘴。
一会真有人过来理论,引起喧哗会吵到前院正堂里的月红妹子。
这几日青云巷往来的人多,柳宅关上了大门,大家进出都是走的侧门。
“这也没啥好看的,您几位老人家可要到门房里坐坐,我给你们泡杯茶喝?”
常胜邀请老太太、老管家、易老爷子。
“的确没啥好看的,都是些年轻学子,咱们几个也别搁这看了,到门房里坐坐。”
老太太说着打头走进门房。
老管家和易老爷子相视一笑,也跟着走了进去。
门房里,常胜手脚麻利地泡好了茶,一一递给三人。
“常护院,你这泡茶的手艺可不咋样啊。”
易老爷子打趣道。
常胜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就一护院,能泡出茶来就不错了,易老爷子您就将就着喝。”
易老爷子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这些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能去参加科举考试也是不易,他们不过是想来讨个好兆头,咱们就别笑话他们了。”
说着话锋一转。
“不过常护院说得也没错,这些书生学子满腹经纶,却手无缚鸡之力。
先不说能不能挺过九天两夜的乡试考场,就这赴考路途也是诸多风险。
老夫去年和孙儿一道从京城返乡,要不是老太太你家两个姑娘出手搭救,能不能平安归来还是两说。”
老太太就爱听别人说她家姑娘们的好。
易老爷子说的那些赶考的事与她家何干,她家又没有读书人。
而且老太太也没有长远的目光,她笑呵呵的说。
“易老爷子也看到了咱们家暗香习武的好处了吧?
要婆子我说,这读书还没习武管用,前些天咱们铺子有人故意闹事。
我那几个儿孙拦都拦不住,还是暗香出手治住了那些人,老管家,你当时也瞧见了吧?”
老管家自然站在老太太这边啊!
他对考取功名可没什么好印象,没准爬得越高摔的越狠。。。。
老管家端着茶盏,看向窗口外,皱着眉头道。
“老朽在这青云巷住了那么多年,年年都会有学子们来此行大运。
不过一般都是在二月二龙抬头那日开始。
那时天气会暖和一些,出来行走的学子们不容易感染风寒。
像今年这不到正月十五就来行大运的倒是少见。”
这话老太太答不上嘴,她住进柳宅这还是头一年,哪知晓往年的情况。
易老爷子沉浮多年,终得晚年归乡,同样不知道这些细节之处。
他捋着花白的胡须,斟酌着道。
“这些学子们来此行大运本就是因为这条巷子名叫青云巷,求的是平步青云,前程似锦。
东城又是读书人居多,大家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谁都不甘落后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