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官司,管理俘虏,奴隶的簿录,给以衣粮医药,并审理其诉讼事件。
比部司,负责通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勋赐缺乏物资,以及军用物资、器械等事。
司门郎中、员外郎,管理门禁关卡出入登记,以及各地上缴失物的处理。
⑥工部四司:
工部司,掌城池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助手。
屯田司,掌天下屯田及在京文武官员之职田、诸司官署公田的配给。
虞部司,掌苑囿、山泽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给和畋猎之事。
水部司,管理河流过渡、船舻、沟渠桥梁、堤堰、沟洫的修缮沟通,以及渔捕、漕运诸事。
关于太医署(以下来自互联网):
唐时,太医署属太常寺。
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
由太医署令、丞等负责管理。
分设医、针、按摩和咒禁等部门,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等科;
学习课程在共同学完《脉诀》、《本草》、《明堂》、《素问》等基础后,即分科学习各自的专业;
学制分别为七年、五年、三年;
考核分别由博士主持月考,太医署令、丞主持季考,太常丞主持年终总考,视其成绩的优劣,予以升、留、退。
教师的职称分别为博士、助教、师、工等。
太医署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校。
唐代太医署,有令二人,从七品下;
丞二人、医监四人,皆从八品下,医正八人,从九品下。
《新唐书·百官三·太医署》
唐代太医署,既是监督、医疗机构,又是培训医务人才的机关。
关于军制(以下来自互联网):
唐代长安的安全分别由禁军、京兆尹、太子率府以及御史台进行守卫。
唐代的禁军分为南北衙兵,一起负责长安内外的治安。
我们平时听到的右骁卫和龙武军也是属于禁军的一部分。禁军的统领品级和文官不一样,分为十六卫。
唐代京兆尹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街道的治安,可能还会种花种树之类的。
京兆尹的品级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副市长,正市长是京兆牧。
在唐代,一般四品才有资格成为京兆尹。
关于唐代放假:
《唐六典》中明确记载:“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
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