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我会说是一定吗?”
朱辰看着四人道:“因为相对于封建社会,资本社会是新事物。”
新事物?
朱元璋朱标刘基都是一怔,他们之前听朱辰说过这个词,但当时并没有具体展开说。
新事物就一定会实现吗?
朱辰道:“我这里说的新事物并不是简单的指新鲜的事物,而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及形式新奇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社会相较于封建社会,物资更加丰富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结构也更加的合理,也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所以,相较于封建社会,资本社会当然是新事物。”
朱元璋几人点头。
松江特区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一切,特别是去年,单单一个松江特区的收入就几乎顶了其他地区的全部。
“我们所处的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而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的,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同时吸取、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仍在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东西,并增添了一些为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东西,因而它在内容上比旧事物丰富、在形态上比旧事物高级、在结构上比旧事物合理,在功能上比旧事物强大,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必然的,绝对的,不可抗拒的。”
朱辰说得很绝对,但这一次朱元璋他们却是听明白了,包括马皇后也都懂了个七七八八。
朱辰继续道:“但是,新事物的发展必然是曲折的,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的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这话朱元璋他们倒是很容易理解。
因为现在的松江特区就是最好的例子,松江特区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类似于马踏青苗,水淹农田等这些严重侵害到百姓利益的问题,还有圈地,土地兼并等伤害农本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是新事物存在的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当然,这其中也有他们对松江特区认识不足的问题。
朱辰道:“而且在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旧事物往往还比较强大,面对新事物,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极力的想要扼杀新事物。”
朱元璋几人再次点头。
这一次群臣联合弹劾刘基,其中包括了刘基的老部下,很显然就是针对松江特区,松江特区触及了他们共同的利益。
他们就是旧势力,对于松江特区这个新事物必然是极力的抵抗。
对于众官员联合弹劾刘基这件事,朱元璋心中原本就有疑虑,现在朱辰这么一说,他基本上就笃定了心中的疑虑。
“事实上,历史上的明朝也曾有过资本主义萌芽,但却是被强大的旧势力强行扼杀了。”
朱元璋四人闻言都是一怔。
朱辰继续道:“在明朝的中叶,在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锻铁业中,已经可见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
“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华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并不算迟,但是,它的发展却极其的缓慢,直到明朝灭亡,清朝建立,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用坚船利炮打开华夏的大门,殖民华夏,华夏的资本主义还是在萌芽的状态,只是稀疏的存在,未能象西方那样导致一个工场手工业时代的来临,在农业中更属微不足道。”
“究其原因,就是旧势力太强大了。”
“首先,华夏长期奉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农本商末,轻视商业和手工业,影响了社会对商业活动的态度,传统保守势力对新兴经济形态持排斥态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其次,明清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商人社会地位低下,而且封建官僚体制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和干预,阻碍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再者,从朱元璋开始的海禁政策,一直被明清所实行,因为海禁,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和技术引进,闭关锁国政策使华夏错失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无法吸收先进技术和理念。”
听到这里,朱元璋朱标刘基三人面色都有些古怪。
特别是朱元璋。
他们现在将大明那些阻碍松江特区发展的人看作是旧势力,殊不知,原来他们也曾经是扼杀新事物的旧势力,而且还是主力军。
海禁政策就是朱元璋为了防止倭寇犯边提出来的。
难怪当时朱辰极力反对,原来这一政策影响如此之大。
他们也都大概知道大明后面的历史,大明灭亡之后,满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丧权辱国的屈辱史,再后来,更是被小小的倭国入侵,给华夏大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原来这一切的背后,其实他们也都在充当着旧势力的这个角色。
他们在看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完全意识不到这些,如果不是有朱辰在,恐怕就算给他们知道后世的历史,他们也最多在小方向上改变,在大方向上,他们也无从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