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年代,农村用来烧火的灶台已经非常成熟。
有一套很管用,但很通俗的建造方法。
比如,灶头在最前面,紧接着是灶台承托着大铁锅,再往里去,就是与火炕中间的那堵墙。
墙下面就是烟道入口。
这个入口不能大不能小,否则都容易倒烟。
口太小,火与烟都集中在灶头和灶台下,很难往火炕里走,大部分只能倒着从灶头喷出来。
口太大,火与烟能够很畅快的进入火坑。
但问题是,一旦风向不对,或者是下雨天,烟气照样会倒着往外流动。
此时,口太大,就会导致所有的烟雾都喷出来。
张海山用自己的拳头作尺量,一拳半大小,正是合适。
当然,每个人的拳头大小有误差,但这个年代盘炕的师傅都是男人,拳头的大小不会差太大。
接着张海山蹲在地上,手脚麻利的开始用石头和泥土,逐渐垒起一个灶头和灶台。
看着他在那里忙活。
杨秀莲也没闲着,起锅烧火做饭。
杨彩霞在旁边打下手,把家里的污水桶拎出去倒掉。
眯着一只眼,张海山拿着一块木板,轻轻刮平灶台。
他的手艺确实不错,这灶台建得非常规整。
“哎呀姐夫,你还有这个手艺?”
杨彩霞颇为震惊。
“那是!
我以前在非洲……”
张海山咧着嘴张口就说。
突然说漏了嘴,他愣在原地。
杨彩霞歪头:“非洲?姐夫你在说啥。”
“咳,”
张海山低头抚摸鼻子,笑呵呵地说,“我是说以前在飞舟师傅手底下干过。”
“你不认识那个师傅,那是我很小的时候,还没认识你们大姐呢。”
“哦……”
杨彩霞算是相信这个说辞。
叹了口气,张海山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脸,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好啦,赶紧洗洗手哦,上炕吃饭吧。”
杨秀莲端着一盆肉,笑盈盈的说道。
到院子里抓了几把雪,把手上的泥土搓得干干净净。
回到炕上,盘腿坐下,张海山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