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清风不识君是什么意思 > 第140章 唇枪舌战(第2页)

第140章 唇枪舌战(第2页)

百姓们无不诚心祈愿,盼父皇龙体安泰,能继续引领我朝,向着那光明璀璨、昌盛无极之胜况迈进。

如此种种,修缮寝殿一事,这难道不与国运民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又怎会无关紧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言毕,他微微扬起下颌,目光悠悠然地望向敬国公,幽黑的眸底深处,悄然隐着几分若有若无的挑衅之意。

敬国公心中暗自哂笑,这三皇子果真巧舌如簧,拿孝道做幌子倒也使得得心应手。

他脸上笑意不减,语气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殿下孝心可嘉,臣等皆看在眼里。

只是这其中轻重缓急,殿下还需细细思量。

当下大战刚歇,前线虽暂时安稳,可隐忧尚存。

将士们于沙场浴血奋战,归来若抚恤不及、赏银未发,寒的不只是他们的心,更会让外敌瞧出我朝已无银两支撑战事,再生觊觎之心。

再者,阵亡将士的家眷还在眼巴巴盼着朝廷抚恤,那是他们日后生活的依仗。

相较而言,修缮寝殿一事,或可稍稍缓行。

待国事初定,再大兴土木为皇上修茸寝宫,亦不迟。

殿下此刻若执意推进,怕是会引得朝堂内外非议,有损殿下清誉。”

太子在一旁听着二人言语交锋,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问题所在,轻咳一声,刚要开口圆场,三皇子却抢先一步,冷笑一声道:“敬国公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倒显得孤自私自利,罔顾朝堂大局了?前线将士的功劳,孤从未忘却,抚恤赏银之事,孤也一直挂怀于心。

可父皇的龙体,难道就不重要了?这二者之间,就非得争个非此即彼?至于修缮的银钱,孤并非毫无考量。

如今户部账目繁杂,孤亦是在极力周旋,力求寻出个两全之法。

既不耽误将士抚恤,又能尽快修缮父皇寝宫。

倒是敬国公,一口一个缓行,又是给孤乱扣帽子,莫不是别有用心,想借着此事,拿捏孤一番,又或是,有什么别的盘算。”

敬国公神色一凛,目光如炬直视三皇子:“殿下这是何意?臣一片忠心,只为江山社稷,从无半分僭越之心。

今日朝堂论事,本就是各抒己见,共商国事,臣不过是据实而言,望殿下莫要曲解。”

此刻,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众人皆屏气敛息。

皇上赵宵廷眉头微蹙,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朝堂之上,本应畅所欲言,以国事为重。

敬国公,朕素知你忠心耿耿,为我朝社稷鞠躬尽瘁。

锦旭,你亦当明白,臣子们各抒己见,皆是为了我朝的长治久安。

无端猜忌,只会乱了朝堂的和气,坏了君臣一心的根基。

修缮寝殿一事就此打住,莫要再提。”

说罢,赵宵廷的目光扫向众人,神色严肃:“众爱卿,今日之事不过朝堂寻常议事,切不可因此心生嫌隙。

朕希望你们都能以大局为重,为我朝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谋福祉。

敬国公刚正不阿,直言国事,实乃忠臣之举;三皇子心性良善,至孝至纯,对朕亦是用心。

无论是何言论,都应以和为贵,共同商讨治国良策。”

他顿了顿,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掠过,继续道:“如今边境虽安,可民生之事仍有诸多待解之难题。

赋税、水利、农桑,桩桩件件皆关乎百姓生计。

众爱卿若有何良策,尽管道来。”

大殿之内仿若被静谧笼罩,万籁俱寂。

赵宵廷目光轻移,看向太监冯敬中,眼神中悄然递过一抹暗示。

冯总管心领神会,当即上前一步,扯着尖细的嗓子高呼:“退朝——”

那悠长的尾音在殿宇的梁柱间悠悠回荡,朝臣们闻声,纷纷躬身行礼,继而井然有序地缓缓退去。

喜欢轻风君不醉请大家收藏:(aiquwx)轻风君不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