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报端赫然登载:“大手笔!
顾家联合旧派影业推《霓裳舞影》,掀起电影新浪潮!”
下方更附有数张场景剧照,华丽而奢靡。
“他们的动作如此迅速,定然是早有准备。”
沈洛淡然一笑,目光落在剧照中几位着华服的演员身上。
那灯火辉煌的舞台、衣香鬓影的场景虽夺人眼球,却未见真意。
张铭吉低声道:“听说顾家此次耗资巨大,请了几位名演员,更配备顶级团队,全力同咱们竞争。”
沈洛目光微敛,手指敲击桌面,仿若沉思,“顾俊以华服、美景吸引目光,所图不过是声势。
然而,真正能立于潮流之巅的,需得内容有力。”
“少爷是说……”
张铭吉眼中一亮。
“营销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电影生命力的,是其内在。
我们《自由之梦》关乎自由与救赎的主题,直击人心,而顾家的《霓裳舞影》……”
沈洛轻哼一声,“浮华背后,恐怕经不起推敲。”
张铭吉躬身请示:“那咱们当如何应对?”
沈洛手指一顿,唇边笑意浅淡,“风浪将至,我们只需借势而行。”
翌日,沈洛召集公司内一众影评人与媒体人士,暗中布下棋局。
会场内烟雾缭绕,言辞交锋不绝于耳。
“顾家那部《霓裳舞影》,虽阵容强大,主题却空洞浮泛,无非是些男女纠葛与奢靡生活的展示。”
沈洛环视众人,缓声道,“而今电影市场需要的,是思想性的突破。”
一名资深影评人抚须点头,“沈公子所言极是,顾家之作若无深刻寓意,只怕盛名一时,却难长久。”
沈洛微微颔首,“我们可以从艺术性与社会意义两方面着手,以此为武器,引导观众与市场评判电影的真正价值。”
众人闻言,纷纷应和。
一场关于电影艺术的舆论风暴,悄然成型。
数日后,《申报》《时报》等主流报刊上,陆续出现多篇评论文章。
一篇题为《浮华表象,内里苍白——浅析<霓裳舞影>之困境》的文章尤其引人注目,文中针砭《霓裳舞影》的浅薄主题,指出其虽具奢靡外壳,却无思想内涵;反之,《自由之梦》凭借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探讨,为观众带来思想震撼。
短短三日内,舆论已然沸腾。
一方赞《自由之梦》“振聋发聩”
,另一方则批评《霓裳舞影》“华而不实”
。
街头巷尾皆谈论此事,影厅门前观众排成长龙,而顾俊的影业却显出颓势。
顾府大厅内,灯影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