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黄忠做都做完了,总不能退了,陈星宇只好叮嘱黄忠,装备的时无需操心,有时间不妨考虑下自己家庭需要带些什么东西上路。
离攸县几百里外的荆州,荀攸站在江边,望着江水滚滚东去。
远处渔舟唱晚,歌声里却带着几分凄楚。
他紧了紧身上的青衫,寒意渐浓,衣衫已略显单薄。
"
先生,该回驿馆了。
"
书童轻声提醒。
荀攸点点头,转身时瞥见街边酒肆里,几个士人正在高谈阔论。
他们谈论着朝廷的变化,天下诸侯之间的纷争,却无人注意到这个默默走过的中年文士。
出身颍川荀氏的荀攸,自幼聪慧,心怀经天纬地之才,对兵法谋略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以为凭借家族的声望与自身的才学,定能辅佐明君,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把无情的利刃,一次次刺痛他的雄心。
可惜在朝廷好不容易混上黄门侍郎,又碰上董卓祸乱朝纲,正准备谋划董卓之时结果差点深陷牢狱之灾。
好在荀攸的运气不错,最关键时候董卓被吕布刺死,荀攸这才急急忙忙向朝廷请求去蜀郡任太守,躲避风险。
可惜就连这么个想法都行不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因为道路不通,荀攸就这么被困在了荆州。
平日里除了在荆州四处游玩,就是书信联络一些好友了。
荀攸心头阴霾不散。
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长叹一声:“整个天下都乱咯,这乱世之中寻不到明主,抱负难展,难道我荀攸此生就要如此碌碌无为吗?”
回到驿馆,案头竟然有一封别致的书信,荀攸认真一看就知道是谁的来信了。
荀攸轻笑:“嘉弟的字迹依旧狂放不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荀攸赶忙拿起像是菜侯纸,又不是菜侯纸的书信,展开细读。
信中,郭嘉先是感慨了一番这两年来大汉局势的风云变幻,那眼花缭乱的剧变让无数英雄豪杰都难以捉摸。
接着,郭嘉笔锋一转,开始夸赞起夷洲来。
他在信中描述,夷洲那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土地,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物产丰富。
更让郭嘉赞叹不已的是夷洲的制度,与大汉如今混乱不堪的局面截然不同,夷洲有着一套井然有序的治理体系,百姓安居乐业,仿佛是人间的乐土。
而对于陈星宇,郭嘉更是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将其夸得天花乱坠。
说陈星宇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目光远大,心怀天下,在他的治理下,夷洲正蒸蒸日上。
郭嘉深知荀攸心高气傲,为了怕荀攸不去夷洲,甚至用上了激将法,在信中写道:“公达(荀攸字)素有大才,却久困于这纷争乱世而不得展,如今夷洲有此良机,却不知公达可有勇气前往,一探这新兴之地,还是要继续空耗年华……”
荀攸读完信,心中泛起层层波澜。
其实,作为文人谋士,他对陈星宇剽窃的那几首诗词早有耳闻。
那些诗词意境高远,文采斐然,在士林之间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