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拼了命给自己家公子或者小姐说亲的妇人,白忙活了。
皇上圣旨赐婚已下,而且还特意提起让小两口好好的培养感情。
黄文举再去公主府都是正大光明,更何况黄文举也只是每天清晨去过去吃吃早饭,听听琴。
发乎情,止乎礼。没有任何逾越。
整个京城都在羡慕黄家兄妹两个,妹妹嫁给天下第一公子池寻,哥哥娶了南衣公主。
真是好造化。
无数人羡慕黄文举的好运气,朝堂上那些耳聪目明的人更加清楚黄文举动不得。
这小子很邪门,每一次攻击他,都能让他更进一步。
最开始,黄文举不过就是一个刚刚从南山书院下山的学生,没什么娘家势力,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他的恩师是杨山长。
直接被举荐进入政事堂。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黄文举初生牛犊,官场上那些磋磨人的手段用上了,还是能让他止步不前。
那些人的手段刚用上,人家的妹妹就成了秦王妃。
看在池寻的面子上,没人敢明面上刁难黄文举,暗地里还是有人忍不住伸手。
江南那事,池寻受到弹劾,黄文举受到不小的影响,几乎所有人都尽情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嫉妒。
黄文举家中只有一个管不了事的老爷爷,没有家族依靠,年纪轻轻,居然就能进政事堂!
无数的人看不顺眼,黄文举在那半个月经历的,比很多人十年经历的都要多。
半个月过去,秦王夫妇没事,还立下大功,黄文举还是好好的在政事堂,更加的游刃有余。
杨山长曾经教过他,官场上其实最难的不是做事,而是如何躲过一群人的算计。
黄文举因此受了嘉奖,在政事堂越发的受相爷们看重。
相爷们有时商议大事,只准黄文举进去端茶倒水,其实就是旁听。
还有那一次孩童拐卖案,无数人在抨击黄文举,但是他仍然顶住压力,亲自带队去敲开那些权贵的虚伪。
京郊百姓谁不为人父母,谁没有父母?对黄文举很是感激,听说还要给他修生祠,只是被人拒绝了。
皇上亲自下旨嘉奖,这可是一个还不算有正经官职在身的刚刚加冠没几年的年轻小子。
政事堂之前那些和黄文举过不去的人,通通被相爷们赶出去。
新换上来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因为黄文举,他们不可能进的了政事堂,当然不会公然的和黄文举过不去。
很多时候,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已经不容易。
这一次长公主也踢到了铁板,几位相爷居然一起站在黄文举身后,皇上更是把南衣公主赐婚给黄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