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2电脑是水果公司1977年推出的个人电脑。
其配置包括1MHZ的CPU,4KB的内存,两个5。25英寸的软驱以及一个彩色显示器和一个内置键盘。
这种创新型的电子产品推出的时候售价1300美元左右。
它一经上市,就火爆到不行,连续5年占领北美个人电脑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这个电脑不管是CPU还是还是内存,都小到可怜。
但是,它仍然是一个开创性的产品。
张红卫要买这么一台电脑,目的是为了设计芯片。
在70年代初的时候,集成电路也即芯片的设计仍然是用绘制原理图和版图,然后将晶体管互联起来组成电路的形式进行。
这种设计方式非常的复杂,难度不小,工程浩大。
也就是最开始集成电路的规模不大,所以还能用这种方式搞一搞。
但是,集成电路越发展规模越大。
如果还是用图形来设计,已经是大大超出了设计师的极限。
那么,超大集成电路时代,怎么设计芯片呢?
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就是推出硬件描述语言。
将电路版图简化抽象成为原理图,再把原理图简化成逻辑模块,最终形成代码语言。
用硬件描述语言来设计芯片,设计师们才能设计出超级复杂的芯片,突破设计者在电路图上绘画的极限。
这也推动了芯片规模按照摩尔定律继续扩大。
前世的时候,一共诞生了四五种硬件描述语言,其中用得最多的是verilog。
而且,要想设计芯片,估计是要建立一整套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
讲真,现在张红卫有点儿头大。
炮位侦察雷达的研制,其实涉及了挺多的科学范畴。
只是芯片这一块,就是一个大的供应链体系。
而要把芯片给搞定了,那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物力人力呢!
不过,如果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张红卫是很乐意的。
芯片算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块最重要的基石。
搞芯片很难,远非现在的张红卫能驾驭。
能做多少那就做多少吧。
趁着电脑还没买回来的时间,张红卫这天跑到了清华,他要去拜访一下清华电子系的一位高人徐正义。
这位徐教授在1970年代初主持研制出了龙国第一台自动光刻机,这在当时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徐教授还为此而得到了全国科学大奖。
张红卫想要去看看,徐正义的实验室能否具备造芯片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