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功说:“那么,你能不能写一份详细的报告,我们组织专家审核一下。”
“如果真的很合理,我想,国家一定会批准的。”
张红卫对此早有准备。
他从自己随身的军用挎包里掏出来一份之前写好的课题报告递了过去。
“宋部,我已经写了一份报告,请过目。”
田建勋在旁说道:“老宋,我明告诉你,小张可是说话靠谱的人。”
“之前他说要干的事儿可都干成了。”
“抓紧时间,该走程序就走程序,我的建议是:尽快把这个事情给搞起来。”
宋立功接过了张红卫的课题申请报告。
他用手指摸了摸厚度,得有三四十页了吧?
由此可见,对方写这个报告也是用了心的。
“那行,那我马上就组织专家审核。”
“还有,申请的金额有点儿多,超过一百万都要上头审核。
希望红卫同志能够理解一下吧。”
等张红卫和田建勋走后,宋立功马上就组织了部里的专家对张红卫的这个课题申请报告做了评估审核。
专家们认真地看了张红卫写的这个课题申请报告,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申请写得太全面了。
把芯片所需各种材料以及制备的工业方法都简略地概述了一下。
然后就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重要的工业设备比如光刻机、刻蚀机、封装机等,申请报告里都有明确的工业自动化升级的方案。
这个报告写得可谓是雄心勃勃。
而且,给人一种感觉:按照这个报告如果放手让张红卫去做,他可以做成功。
宋立功在专家们审核完毕之后,开了个会。
在会上,这些专家各抒己见。
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张红卫的这个申请报告太过野心勃勃。
大家都觉得,要想搞定这个大项目,没有十年是不行的。
而且,他们都觉得,张红卫说的不用外汇,只耗资1亿软妹币的经费,这个也是不靠谱的。
因为,芯片产业链很多的材料、技术,国内都是没有的。
必须得从国外进口一大批的设备。
比如,制造纯净硅的设备,国内就没有。
国内造芯片硅基基材,基本上都是土法,产能低,而且硅片的纯度也不太够。
还有单晶炉啥的,国内现在也是没有的。
这些设备全靠本国研发,那得搞到猴年马月去呀?
而张红卫竟然在课题申请里说什么要在一年内搞定全套芯片产业链的现代化升级?
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李树军是四机部下属电子研究所的所长。
李树军在会上反对的声音最大。
李树军说:“芯片产业链现代化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说来个科研大会战,马上就能成了!
这根本就不太现实!”
“宋部你一定要当点心,别被这孩子给拖进一个大坑里去。”
“他张红卫不就写过几篇理论文章吗?不就考了个全国高考状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