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燕大的CERNET网一期建设,他就去帮了忙,顺便把他自己在校园里弄的小工作室也给联上了网。
成为了燕大里除了图书馆、电教、老化学楼等建筑之外,为数不多能够联网的地方。
他具体研究什么,家里人也不得而知,反正赵丽说他每天从早忙到晚。
优越的家庭条件是陶希文追求兴趣的底气,他每天忙什么事情家里人不打听,也不催促。
但该为他谋划的,家里人也没落下。
赵丽去年下半年以来操心的最多的是两件事,一是给陶希文淘换相亲对象,二是给他张罗买房子。
过了年陶希文就24了,岁数不大,可他成天就窝在房间里,也不出门,就算是待到34岁也不可能找到女朋友,所以赵丽心里急啊。
找了女朋友,没房子肯定不行,这两件事就成了她目前的当务之急。
96年这阵,燕京的房地产市场远不如后世火热,亚运村和方庄是两个最火热的版块,新楼盘扎堆儿的出现,很多都是外销房,关注度也高。
这个关注度主要是由两方面带来的,一是住在那的明星多,二是房价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便宜的2000美金一平,贵的快奔着4000美金去了。
你还别嫌贵,人家房价不按人民币算,得有美金才能买,一般老百姓想买都买不着。
“亚运村那地方不行,再过十年啥也不是。
年轻人爱热闹,就奔西单、金融街那一片,以后银行、证券公司扎堆儿,全是高工资的,房价一准儿差不了。
离着海淀这边儿也不算远,以后开车回来也方便……”
林二春滔滔不绝的给赵丽讲着选房经,听得她一愣一愣的,更加用心的讨教起这里面的门道,林二春的好为人师被彻底激发,拿出了一张燕京地图来比比划划。
“妈,房子的事你不用操心。”
陶希文听着赵丽和林二春正探讨的话题,说了一句。
他在美国留学两年,又实习了大半年时间,攒了几万美元,存款比这个年代99%的人都要多。
“我买我的,住不住是你的事。”
陶希文一下子就没话了。
这会儿陶玉书打完电话回来,吃饭时对陶希文说:“你开发的那个电邮系统挺好用的,没想过开个公司吗?”
陶希文回国这一年并非真的无所事事,他年初的时候觉得在国内用全英文界面的电子邮件不方便,就自己开发了个中文电子邮箱系统。
陶希文闻言摇了摇头,“国内现在用互联网用户太少了,而且电子邮箱也没办法盈利。”
“现在没办法盈利,不代表以后也没办法盈利,商业模式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陶玉书很欣赏这个大侄子,聪明、稳重、钻研精神强,但也有缺点,可能是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身上书卷气太重,太过理想化了。
“你现在凭着兴趣做事,这当然没错,但也要花一些精力考虑如何把兴趣变现。”
赵丽在一旁说道:“你大姑说得对。
家里不需要你赚钱,可你整天闭门造车也不行,11号楼你刘阿姨她外甥女现在在人大读研究生,等过两天你们俩见一面。”
这话题转的比陶玉成还生硬,真不愧是两口子。
陶希文有些抗拒的说道:“妈,我现在没打算找女朋友。”
“没让你找女朋友,你先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