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帝王师刘伯温在线阅读 > 第38章(第2页)

第38章(第2页)

这个时候,正是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东南必失一良将”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朱亮祖扯着嗓门要胡深出兵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胡深在雨中神情忧伤,浑身散发死亡气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正是陈友定全身心投入准备歼灭这支朱元璋兵团的时候。

在大雨倾盆时,胡深架不住朱亮祖的催促,跨上战马,按自己最理想的攻击方式,主攻建宁城正门。建宁城守军顽强抵抗,陈友定得知这支朱元璋兵团的主力正在全身心地攻建宁城后,命令守将阮德柔抓住机会反攻,而派另一支部队去攻击胡深的后面,把胡深引到锦江附近,在那里,陈友定已设下天罗地网。

胡深明知那支攻击他的部队是诱饵,但他不得不追击,因为建宁城的守军已经发动了反攻,他不想被夹成包子。就在他追击到锦江,并求老天保佑陈友定没有埋伏的时候,一声锣响,四面八方冲出了陈友定那支强悍善战的福建兵团。胡深陷在包围圈中,多次突围,多次失败。最后,胡深的战马跌倒,人被活捉。

见到陈友定时,胡深还想发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对陈友定大肆渲染朱元璋的伟大。陈友定冷冷一笑,用一句话就堵住了他的嘴:“你背主不忠!”

胡深顿时感觉自己身陷黑暗之中,那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他看到了自己在石抹宜孙帐下的运筹帷幄,听到了那四县士民哭天抢地要他投降的哀号,闻到了家乡山上玉兰花的清香。

他长叹一声,再无一句话,他几年来始终不敢去碰的脆弱的神经,被陈友定无情地拨动了。

胡深被陈友定俘虏的消息传到应天时,应天在下雨。雨打在芭蕉叶上,噼里啪啦地响。朱元璋对刘伯温说:“先生说东南必失一良将,果然应验了。”

刘伯温说:“还未应验。”

朱元璋疑惑不解,瞪着眼等待刘伯温的解释。

刘伯温说:“太阳有黑子,是死一良将,而不是被俘。”

朱元璋嘿嘿一笑:“陈友定不过是个暴发户,我用良马、金银可以赎回胡深。”

刘伯温也笑了,很轻,在嘈杂的雨声中,朱元璋根本没有听到。刘伯温继续说:“陈友定是对元王朝忠贞不贰的人,他决不会和你做交易。”

刘伯温猜对了,陈友定不是暴发户,他是一只元政府眼中最纯洁的仙鹤。当朱元璋向陈友定提出他试图换回胡深的想法时,陈友定冷冷一笑,把信扔到一旁。几天后,在元政府的要求下,胡深被处决。

胡深的不在人间,并未让朱元璋抱憾许久。最让朱元璋感到惊讶的是,刘伯温真的可以料事如神,这种超自然的技能,朱元璋知道,自己必须要好好汲取。

不可改葬

1366年阴历四月一个雨后的下午,在阴郁的吴王宫中,朱元璋忽然就想到了“衣锦还乡”这四个字。他眼前出现一幅水墨画,画上是个粗线条的大汉,穿着漆黑的盔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飞奔在回江东的路上。这个人自然是项羽。项羽那时刚灭秦朝,正准备带兵回老家。有人对他说,关中这地方是帝王基业所在,不可轻易抛弃。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就如穿着锦绣在黑夜里行走一样。后来有人说项羽是戴着帽子的猴子,这种人的智力商数根本无法理解项羽。

项羽能建下震动天地的灭秦奇功,并非全出于他的好运气,他的头脑并非是摆设。在江东革命时,他带着八千老乡杀向中原,多年血战,他的兵团人员构成始终以江东人为主。大功告成后,少年变成了青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中年即将步入老年之境。他们太想念阔别已久的家乡了,项羽所以要回江东,不仅是“衣锦还乡”的虚荣心作怪,还有时势的使然。如果他建都关中,兵团的怨气一定很深,中国人的乡土气息浓厚,如何维护他的权威,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朱元璋就很理解项羽,感情上,他很想回老家;政治上,他在老家淮西一带发迹,他的兵团里也是淮西人居多,他的文臣武将里,淮西人占了十之八九。这些人组成的圈子被称为淮西集团。当1366年,朱元璋和张士诚全面开战后,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朱元璋此时已有了衣锦还乡的资本,但他和项羽当时的想法稍有不同,项羽回老家,纯是欢乐。朱元璋回老家,却有万分的苦楚——他的老爹老娘至今连个坟墓都没有。

那个阴郁的下午,朱元璋对刘伯温讲起父母凄惨的往事,不禁流下几滴泪来。刘伯温马上就明白,朱元璋是想回老家濠州了。

刘伯温望着外面铅灰色的天空,一场雨又将到来。他对朱元璋说:“这个时候回濠州,恐怕不是时候吧。”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刘伯温说:“我们和张士诚的战争正进入关键时刻,您这一走,恐怕影响军心。”

朱元璋这回笑了一下,对刘伯温说:“张士诚已是我掌中之物,不必担心。我必须要回趟老家。”

刘伯温马上就问:“你可是想把新都建到你老家?”

朱元璋大吃一惊,这是他给两年后作的打算,想不到在这时就被刘伯温卜算了出来。如同在苍茫无边的大海上,正茫然无措时,突然看到了指路的灯塔。朱元璋急忙打消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在这个时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有的,它必然要存在,可绝对不是这个时候。他说:“当然不是,我是想改葬我父母的坟墓。”

朱元璋说,此生以来最大的痛,不是经历过永恒的饥饿,也不是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丧失最亲密的战友,更不是在险象环生中的焦虑和恐惧,而是他父母,死后连个像样的坟墓都没有。每次想到这件事,他的心就如刀绞,几乎滴出血来。

刘伯温说,他没有这样的感受,他父母的坟墓都很像模像样,所以他无法理解朱元璋的感受。人的命不同,后来形成的心理状态自然也不同。但他后来说,虽然不能理解朱元璋的这种心理,他还是愿意让朱元璋回老家,只是有个条件。

他的这个条件恰好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的:不允许改迁父母的坟墓。

朱元璋的父母死时,没有棺材,就是墓地也是随意挑选的。对于轻生重死的中国人而言,谁要是对父母办了这样的事,谁就是大逆不道。

如今,朱元璋这个穷小子一夜暴富,必须要摘掉这顶“大逆不道”的帽子,刘伯温却不让他摘,他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

刘伯温当然有他的理由,他说:“我并未亲见你二位高堂的坟墓所在。但我知道一个最基本的风水学理论,不能轻易迁坟。否则,破坏了风水,你就和倒霉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倒霉。一个从来没有倒霉过的人永远不理解和霉运共进退的痛苦,见刘伯温说得极为严肃,他就打消了这念头。刘伯温又叮嘱他:“就是装修你父母的坟墓,也要从简。”

朱元璋这次发起火来,但未等他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刘伯温马上就说:“当然,孝道乃天道,您看着来吧。”

两人的谈话随着那场雨的渐渐大起来而结束。就在他们结束谈话时,朱元璋兵团横扫张士诚在淮水各地的驻军,为朱元璋的回乡之路涤荡了尘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