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的泥土夯筑房子,一眼望去,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几乎看不到什么现代化工业痕迹。
村口围观的村民和孩子,一个个也是蓬头垢面,穿着明显城里捐赠的不合身衣物,目光畏缩又好奇的看着来自乡里的大领导。
“真穷啊!”
这是郑宏远第一感受。
至于为何这么穷,也很容易目击原因,这里是位于太行山脉的下山风口。
常年来自北疆的沙尘风,让这里土壤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下,最基本的农业耕种产出也十分贫瘠。
不过再苦不能苦领导。
在村长家,中午饭不仅有炖鸡,还有腊肉,算是相当丰盛了。
连村长自己家孩子,都趴在门框吞口水。
“来来来,让孩子也上桌,都什么年代了,别搞那套封建。”
午饭后。
郑宏远也顾不上歇息,在村长和几个村里老人带领下,就近来到村子附近的耕田实地了解情况。
“两年前,乡里安排了什么经济作物果树让我们试着栽种,说比粮食更适应这种地质,但村民们忙活一年,收成寥寥。”
村长叹息道:“后来果树贷款,还是乡政府承担了,但乡亲们说什么都不愿意再搞这一套。”
“这我知道!”
郑宏远神色凝重道。
说起来,这还是李德茂当乡长时干的好事。
不带引号。
真好事。
可惜县里农业专家是一群二把刀,根本对北山村地质没有研究透彻就怂恿乡政府买果树栽种。
“但果树还是得种,要不然外面发展一日千里,不说大城市,乡里其他村什么情况,王村长你也清楚,有些村,私家车都十几辆了,咱们北山村就继续十年如一日?”
村长哀叹道:“我也经常这么说,但村民不理解……”
“这次种少点,农闲时种,种成功了算村民的,失败了,算乡政府的,就当是实验,我从市农技院请专家来。”
“那种在……”
“你们这地方还缺荒地?哪里最贫瘠,就往哪里种,这要是都能种成功,其他地方肯定也没问题,对吧?”
村长反应过来,道:“那就是见缝插针,少种一点看成果?”
“对,费用乡政府全包,如果村民愿意帮忙种,按照城里模式,发工钱,算雇工。”
“哎呦,那感情好。”
村长喜不自禁。
但郑宏远却一点也不轻松,反问道:“果树种成功了,怎么运出去,你有考虑过吗?果子一旦成熟,可保存不了多久,你们这里也没有冷链运输,只能村民肩扛手挑。”
“这没问题,村民别的没有,力气还是有的。”
王村长豪气道。
对此,郑宏远并不乐观。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到时候,只能发动全乡空闲老百姓,用最原始的人力,在果子腐烂前,抢运出去。
但这还不够。
如此一来,果子销量也只能辐射全乡、全县,送不远。
而这又注定了,北山村果树栽种规模上不去,要不然到时候肯定全烂在树上。
“我让你动员村民们搬出去,怎么样了?”
郑宏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