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荒了,没钱来要。
开学了,没钱来要。
种麦了,没钱买化肥来要。
秋收了,没钱雇人割麦来要。
冬歇了,索性过来住上一个月,一家五口全带来,不赶还不走。
就是这么奇葩的亲戚,仗着上面外婆惯着,没钱就来打秋风,加上老妈陈秀莲嘴硬心软,见到他哭天抹泪的就没办法,乖乖地举手投降。
每次出庄的时候,乡亲们就会打趣地问道;“三黑子,又上淮州大姐那里去啊。”
“是啊,我就留了几块坐车钱,到了淮州有大姐在呢,必须的好喝、好吃的招待我,这次说什么也要带两千块钱回来,在家里面再砌两间猪圈。”陈秀通神情得意洋洋。
“淮州大姐有你这个弟弟在,这辈子不知道倒了什么大霉,没完没了了还。”
“怎么着,她是我大姐,就应该管我。”
“凭什么管你?咱们庄上自家娘老子不养的都有,大姐养你到40多岁,还要帮你养儿子闺女,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乡亲们明事理的,都不屑于他的这种行为。
因此,妈妈陈秀莲回到老家威望特别高,乡亲们都会说淮州大姐来探亲了,赶过来串门的摩肩接踵,热情的不得了,只是坐下来喝个水,唠一会儿嗑。
这个送一只鸡,那个送两只野兔,还有花生、玉米什么的,都是一大袋一大袋送过来,只留下淳朴的微笑。
“自家地里长的,也不值什么,总归是当季新鲜的东西,也没有打农药,淮州大姐您留下来吃着玩儿。”
什么叫以德服人?
这就是以德服人。
默默的吃亏20多年,陈秀莲换回大舅陈秀德,二舅陈秀才无条件的尊重,老家乡亲们无条件的尊重,这是发自内心的钦佩,不沾染任何一点俗物。
酒桌上
外婆精神矍铄,三两酒下肚脸上泛起红光,二叔王国梁夫妇俩站起来敬长辈;“老太太,您老人家遇上了好时候,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的,儿子、孙子都出息了,我们敬您一杯酒,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
“好、好,大家都过好日子。”外婆高兴的喝了。
半晌没作声的小舅陈秀通端起杯子站起来,对外婆说;“娘,我也敬你一杯,您可得好好活着,我们都跟着沾光,要不然走到哪里人家都嫌弃,咱也是五尺高的汉子,那也是要面子的。”
此话一出,王国栋两口子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王耀城不由头痛的扶了下额头。
这话皮里杨秋的,是对自己方才话的反击。
偏偏还是长辈,说不得,骂不得,这牛皮糖似的痞赖亲戚,更无法拒之门外,你能拿他如何?
“秀通,敬酒就敬酒,不要说那么多牢骚怪话,大姐的情咱们都要记在心里。”二舅陈秀才忍不住出言维护。
“我也不说没记着大姐的情意,家里兄弟困难伸手帮一把,我都记着呢。”小舅陈秀通振振有词的说,眼光从王耀城身上掠过,“可这小晚辈的……”
“秀通……”
大舅陈秀德一声断喝,沉着脸把筷子拍在桌子上;“今天是什么场合?小城考上了重点大学,我们这些做长辈的都高兴,你可别瞎搅合。”
“我怎么叫瞎搅合……”小舅陈秀通梗着脖子不服气。
“好啦,别说了,这杯酒老娘干了,你们姐弟和和睦睦的,娘这么大年纪也没两年好活了,就盼着你们都好好的,娘去见你爹心里也不亏。”
外婆发话了,所有人全都不作声了,小舅陈秀通一口干了杯中的酒,有些气不愤的坐下来。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老王家也是如此。
虽然王耀城是光荣的重生人士,挂b级的人物,可在长辈眼中,也只是个刚刚高中毕业,还未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