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吾不才,将奉诏出使,教化乌恒,建功立业,厥于远方!”
“敢问父老昆仲:千里马今安在?”
“好啊!”有人当下就大声道:“这张蚩尤轻我丈夫无志乎?”
“必让其知道,这世间英雄,从来不绝若线!”
当下,便有无数人,纷涌而至公车署,将自己的名帖和传符,丢了进去,大声说道:“吾闻侍中张子重,欲使乌恒,建功立业,特来请缨,愿随侍中,远赴万里戎机,立功勋于远方!”
公车署署长王安很快就被惊动,走出官署大门,看着群情激愤的无数士子,纷纷抬了抬手,喝道:“肃静!”
作为张蚩尤的‘老朋友’‘故旧’(王安自己是这么认为的),王安对于张越的事情是非常上心的,自然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在昨日主动去张府拜见了张越,得到了张越的指示。
如今,看着这些群情激愤的士子,王安没有半分慌张之色,只是淡淡的道:“吾乃公车署长王安!”
随着他的这句话,空气立刻凝固,人群也安静了下来。
公车署长别看才八百石,但却掌握着无数人的荣辱升迁。
不客气的说,整个长安百分之八十的长漂,在王安面前都不敢蹦跶。
概因一旦恶了他,日后就算得到举荐,也很难有出头之日——公车署长完全可以利用他的职权,将某一个士子一辈子都按在公车署,让其待诏一生!
“诸君来意,吾已得张侍中行文知晓,奉侍中公之命,君等若真心自愿追随张侍中远赴漠南,教化夷狄,吾必为君等造册……”
“只是……有句丑话,本官要讲在前头……”
“此去漠南,教化夷狄,非是三月半年之功……”
“所有自愿士子,皆需与大鸿胪签订为期三载之约!”
“三载之内,不能擅离职守,违者,以军法处置!”
听到这里,几乎所有士子都愣住了。
三年?
而且还要跟大鸿胪签约?
很多人都犹豫了。
汉家可是一个重诺守信的社会,平时人民连口头之诺都会铭记于心。
若是白纸黑字订下的契约,更是具备了无穷效应。
本来,很多人只是来投机的。
因为,他们知道,此行乌恒,风险几乎为零,但收益却会大的超出想象。
只是花上数月,至多一年的时间,就能捞回富贵,还能镀金。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哪知晓,这居然是要起码三年的时间去做一个事情。
投机者们,顿时就心生去意。
只是,如今乃是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
无数的眼睛,公车署上下的官吏和待诏士人,都在看着自己呢。
而士大夫们,都是要脸的。
若是听闻三年之约,就拂袖而去,以后还怎么混呢?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大家都知道,只要他们敢这么做,不出三日,长安城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会知道,他们当了逃兵,畏难的名声就会跟随他们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