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祭天,群臣伏首。
太庙祭坛前,君臣皆神情肃穆,礼部尚书张沂声调抑扬念诵祭天文稿,一篇洋洋洒洒的四六骈文念完,天地间隐隐风雷涌动。
赵孝骞沉默地注视着面前的祭坛,铸成的青铜大鼎前,几缕青烟扶摇直上,升腾九霄。
一套繁琐的祭天仪式后,随着张沂的喝唱声,君臣起身。
张沂走到赵孝骞面前,低声道:“官家请移驾大庆殿,大典还未结束。”
赵孝骞突然道:“一切都要按流程走是吧?”
张沂一愣,道:“自然是要按流程走的,天地鬼神不可欺。”
赵孝骞默然片刻,道:“我不欺天地鬼神,只稍微改一改流程,让我独自进太庙看看。”
张沂面露难色:“这……”
没等他回话,赵孝骞却已迈步走进了太庙内。
底下的群臣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不知这位新君要做什么,大典流程里根本没有这个仪式呀。
于是众人的目光纷纷望向张沂。
张沂在这种场合也不好解释,只好摊手露出苦笑。
倒是政事堂和枢密院的不少重臣微微眯起了眼。
今日是登基大典,可这位新君却能做出令人意外之事,也不理会旁人的眼光,显然这个年轻人极有主见,个性甚强,不会轻易被旁言左右,日后与这位官家相处,恐怕还是尽量恭顺一点。
赵孝骞不理会身后数千朝臣的窃窃议论,他独自迈步走进了太庙,仰头看着太庙正当中的历代大宋帝王牌位,以及每位帝王的画像。
从太祖,太宗,一直走到神宗,以及新挂上的哲宗画面前。
在哲宗赵煦的画像前,赵孝骞站定了脚步,深深地凝视着画像上熟悉的眉眼五官,久久伫立不动。
许久后,赵孝骞垂下眼睑,低声叹道:“对不住啊,我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也要谢谢你,当初若非你刻意留了几分余地,今日的我恐怕没那么轻松。”
“你的志向,未来我帮你完成。”
“大宋需要改变,它太糟糕了,但愿在我的人生结束前,我能给大宋历代帝王送上满意的结果,让我无愧于奉享太庙,受后人香火。”
说完赵孝骞朝赵煦的画像长揖一礼。
群臣在太庙外的广场上等了很久,礼部尚书张沂急得额头冒汗,现在的大典仪式有点失控了,这让张沂很惶恐。
万一今日在大典仪式上搞出了什么大事,别人不敢怪罪官家,但他这个礼部尚书可是要被问责的。
几番犹疑后,张沂打算进太庙把赵孝骞请出来,幸好,当他正要进去的时候,赵孝骞自己走出来了。
张沂长松了口气,望向赵孝骞的眼神几乎充满了乞求。
活祖宗,别搞我了好不好?
“官家请移驾大庆殿。”张沂躬身道。
赵孝骞的表情看不出任何端倪,不知道他刚才在太庙里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