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言不是没有走南闯北的带领过商队,这些事情对于他来说也是得心称手:“你放心吧,一个半吊子都能做到的事,我自然不会比你差。”
林晚把望远镜一并交给他:“我们上次回来的时候危险重重,你万万不要小心大意。”
“钱没了,粮食丢了,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最重要的是,你得把人好生生地带回来!”林晚揪着他的脸,一直到他点头,这才放过了他。
金星言这次直接带了120人,好在林晚想着两个商队里的练家子要反复使用,故而上一次运粮食的时候,没有让他们拉板车。
休息了一天两夜之后,他们已然恢复了精神。
等到车队离开迷雾之后,林晚这才有空来打理村里的事。
先是去看了一下两间存放粮食的屋子。
林晚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数量好像少了:“爷爷,我怎么感觉数量好像不太对?”
方柴笑道:“果然瞒不过你,这两天我发现,几乎每一个房子周围都有一个隐秘的地窖,这是因为长了杂草,所以我们一时之间没有发现。”
林晚松了口气:“有地窖就更好了,安全!保存食物的时间也会更长!”
林晚不在的时候,周向东和方柴已经把村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除了把屋顶的瓦片翻修、去地里挖食物之外,他们还砍树做了板车,把门也换成了新的,就连柴火也积攒了半间屋子。
村子里的杂草也全部被清理干净了,把地面压得平整整的。
小孩子们也没有偷懒,去后面的河边捡了好多鹅卵石,在村子的铺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石子路出来。
林晚村子里的这些改变而感觉到欣慰,所有人都在为了建设这个村子而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有了两次外出购买粮食的经历,林晚发现,想从外面买瓦片回来重新修葺房子,实在是太过艰难。
也不知道这个村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被修整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林晚眉头一挑,既然东西运进来太麻烦了,那为什么不直接自己造?
林晚马上把方柴和周向东、李大壮他们喊过来:“我们现在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屋子里,走路时连转身都要错开,等到冬天要是下大雪,咱们现在屋子上的瓦片,说不定会直接碎掉。”
李大壮活动了一下,现在还发酸的肩膀:“可是现在天气越发的冷了,少则十天多则半月,怕是就会入冬,北方的雪下得早,我觉得咱们还是要先紧着食物和衣物被褥。”
银千澈盘腿坐在床上,把自己身上的被子裹紧了一些:“北方下雪,每年都能冻死人,和我们以前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要是不把保暖的措施做好,只怕是食物还没吃完,人就先冻死了。”
周向东觉得他们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提了一个折中的建议:“这次的车队是去买粮食,等买完这一次,咱们过冬的粮食,应该就足够我们生活两个半月了。”
“不过还有衣服被褥这些没有买,咱们下次去东川城的时候,不如一样买一些?”
“北方这个鬼天气,也不知道会下多久的雪,咱们在山里,就更加不便了,食物肯定是越多越好。”
“不过银公子说的也对,在北方不保暖是真的要死人的,所以衣物被褥瓦片也确实不能少。”周向东说道。
林晚打断他们的各抒己见:“之前和毛家村的人同行了一路,我和毛村长时常交谈,因此,我对他们村子里烧制餐具的窑,有些许了解。”
“不如我们干脆这样,我们自己搭一座窑!以后瓦片砖头我们自己烧!也就不用再费劲巴拉地去外面托运了!”林晚说道。
大家的眼睛一亮:“烧窑?!若是真的可以,那确实是再好不过的!”
林晚也只是在网上见过,后来也确实和毛家村村长探讨了一下,但终究是没有实践过,因此,她先给他们打一个预防针:“不过,我虽然颇有心得,但到底还是没有经验,所以烧窑这件事,不一定能成功。”
银千澈对此,看得很开:“这事要是做成了,那简直就是一劳永逸,成了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失败了,也能从中吸取经验。”
“我们家从前做糕点时,那些糕点师傅为了做一个新花样,都可能会尝试几十上百次,更何况是烧窑。”银千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方柴自然也是站在自己孙媳妇的这一边,而且他也确实觉得,烧窑这件事确实可以一试!
李大壮他们也都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大家闲着也是闲着,试试就试试呗。”
其实不然,现在这个村子里没有人是闲着的。
但是大家一听说村长想要烧窑,还是分出了一部分人手。
林晚让做木工的村民做一些砖头的模具出来,这几个村民虽然比不上专门做木工的手艺人,但是简单的东西,他们还是会比画两下的。
等把这些泥巴土坯做好之后,就是风干晾晒了,不过现在这个天气,怕是有的等了。
等到金星言得志满满回到村子里时,发现土坯已经铺的满地都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