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东魏的政治制度 > 第六章 官俸(第2页)

第六章 官俸(第2页)

高澄前一份官禄制度全盘按照后世北齐俸禄制作

按官品为朝官俸禄划等:

正一品年俸一千匹帛;

从一品,帛九百匹;

正二品,帛八百匹;

从二品,帛七百匹;

正三品,帛六百匹;

从三品,帛五百匹;

元魏官制四品与三品是一个分水岭。

高澄在北齐俸禄制度的基础上为从三品及以上官员加帛一百匹,这些人话语权大,人数却少,即使加俸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至于从三品以下,待遇则大幅度降低,高澄在新的俸禄制度中全盘抄袭北齐做法,议定:

正四品年俸二百四十匹帛,到从五品年俸一百二十匹帛,共四等,每一等等差四十匹;

正六品年俸一百匹帛,到从七品年俸四十匹帛,共四等,每一等等差二十匹;

正八品年俸三十六匹帛,到从九品年俸二十四匹帛,共四等,每一等等差四匹;

同时高澄将地方长官按照辖区户口多少,详细分为三等九级,州刺史由三百五十匹到八百五十匹不等,郡太守由二百三十五匹到五百一十五匹不等,县令由五十五匹到一百五十五匹不等。

在北齐原有基础上为州刺史加俸五十匹,郡太守加俸十五匹,县令加俸五匹。

别看每个县令只加了区区五匹帛,这个时候一匹帛的购买力可不低,否则也不会有孝文帝那句‘脏满一匹者死’。

高澄没少听说破家县令这句话,他愿意给人数众多的县令加俸,也是希望能够满足这些人的胃口,少盘剥些百姓。

若是这些人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尉景这种地位的人高澄暂时动不了,但拿几个县令开刀,还是能做到的。

俸禄也并非全以布帛的形式发放,高澄将俸禄发放方式一分为二,一半以布帛发放,另一半发放等价的谷物。

他没有急于将钱币纳入俸禄体制,在货币改革进行前,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吏部府堂

赵彦深已经被高澄从尚书省都省府衙调来了吏部,此刻他正一丝不苟地将高澄与吏部郎中杨愔所讨论出来的具体官俸制度誊写在文书上。

自从追随了高澄,赵彦深短短半年由区区一介书令史入高澄幕府为郎官,到如今已经是吏部员外郎,这也是高澄掌管官员升迁,而吏部又是他的地盘的缘故。

杨愔所任的吏部郎中其实是吏部侍郎的另一种说法,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称侍郎。

因为高澄平日里都在尚书令府堂,不在吏部,因此大部分时间都由杨愔统领吏部,而赵彦深所任的员外郎也就是郎中的副手。

高澄接过赵彦深所誊写的俸禄奏章,仔细审阅,依旧条理清晰,但稍欠文采。

为这封奏章盖上吏部尚书的印章,收进自己怀中:稍后还要回尚书省加盖自己另一枚尚书令的印章。

但高澄并没有急着离去,他还要与杨愔、赵彦深商议有关官员考核制度。

“遵彦(杨愔)、彦深,你们对于官吏考核有何看法。”

高澄向着身前的杨愔、赵彦深问策道。

赵彦深似乎有些想法,但他生性谨慎,主官杨愔未言,他就不先开口。

杨愔沉思片刻道:“本朝孝文帝开创三年一考,两考决定升降的方法,将历代以来九年的周期缩短为六年,但下吏以为只是把考核成绩分做三等,过于笼统,应该加以细分。”

“遵彦言之有理。”高澄闻言点头,随后看向赵彦深问道:“彦深有什么看法?”

“启禀世子,下吏以为值此乱世,考核应该轻品行,重实绩。”赵彦深恭谨道。

这番话有些出乎高澄的预料,他隐隐记起另一位改革家,张居正。

张居正就秉持着‘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观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