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不听话的,老大是真的敢杀人,用老大的话说,不养懒人,更不养不长眼的叛徒。
几位临时助手,也开始忙活起来。
钱小九除了继续勘探地形外,还负责起了物资的管理工作。
他仔细核对每一批粮食的进出,确保粮食能支撑到下一批的到来。
同时,他还要检查那些用来设置陷阱和警报装置的材料,保证这些防御设施的质量。
这些粮食都是以前山里,收的保护费,当然以后雷天响准备都停了,收这玩意都不起那人,必定他是拥有系统的人,获得资源对他来说,是非常轻松的,没必要从老百姓空中抢食,虽然以前的那个雷天响也确实保护了周围的百姓,收点保护费,也确实说得过去,但对他老说,那是完全没有必要,他不差那三瓜两枣的,但百姓多了这三瓜两枣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雷天光则亲自监督着小路上陷阱和警报装置的设置。
他深知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山寨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他一边指挥着兄弟们巧妙地隐藏陷阱,一边调试着警报装置,确保一旦有风吹草动,山寨就能及时做出反应。
当然这些都是临时的东西,当山寨的真正的防御工事建立起来之后,这些玩意就没有必要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批碉堡的雏形渐渐显现。
那坚固的石墙,厚实的壁垒,就像守护山寨的卫士一样慢慢矗立起来。
这让山寨里的人们心中都多了一份安全感,工作起来也更加有动力。
与此同时,雷天响也没忘记对这些劳动者的教育工作。
他时常会在大家休息的时候,给大家讲讲当下的局势,讲讲日本人的侵略野心。
“兄弟们,咱们现在做的工作,可不只是为了自己有口饭吃,有个地方住。
咱们是在为将来对抗日本人做准备。
咱们把这个山寨建设得固若金汤,就是给自己,给家人,给乡亲们一个避风港,一个能和小鬼子战斗的根据地,不要觉得,小鬼子离咱们很远,他们发动了918占领了东北,下一步那就是华北,到时候,离咱们山西还远吗,其实就东北离咱们都很近了,这人无远忧必有近患,不早做准备,到时候那可就来不及了。”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华夏人是最聪明的,哪怕一天学没上过,这评书,戏曲,各种曲艺,总有机会接触吧,而这些东西里面,也包含了很大的智慧,而且还是大智慧,这一个三国演义,聪明人就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再不行,成语会吧,知道什么叫,卧榻之旁吧,你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文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你问一位,一天学没上过的老农民,看他知不知道这句话,十有八九是知道的。
所以雷天响的话,很多人都是认同的,哪怕那些脑子不灵光的,被雷天响的话一说,被其一点拨,也瞬间是醍醐灌顶,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和大危机,因为都能看出来,此战不可免。
这种危机意识,让无论是为了报酬而来的穷人,还是寻求救助的灾民,甚至是那些曾经作恶多端的土匪,都对雷天响充满了敬意。
他们明白,自己手中的工作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一份保卫家园、抵御外敌的伟大事业。
而在这个过程中,山寨也吸引了更多周边的人前来投靠,当然很多都是流民,和灾民,这还因为时间短,不然还会更多,必定限于手下的人手少,关键是只有100个爆兵上限,真不敢多招募太多的人手,所以如今的雷天响,暂时还没有扩大招募,但是等他真正的手下多了,他绝对会大规模的招募民工,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以工代酬,以工代赈,如今这才哪到哪,距离其心中的目的合理想,还差点远那。
不过这些周边被吸引过来的人,很多都是工匠,他们带着自己的技能和力量,想要加入到这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还有一些是听闻这里有饭吃、有活干的普通百姓,他们拖家带口,只为了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生存下去。
必定很多人,如果在不找个活干,真要成灾民了。
雷天响看着日益壮大的队伍和逐渐成型的山寨,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这个山寨将会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不仅能抵御外敌,还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庇护,成为大家心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