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条繁华闹市人来人往,喧嚣声冲天。
古阳街!
洛阳城内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两侧商铺、酒馆、茶馆、布店多如牛毛,街道上也都是推着小车的商贩。
古阳街的一处街道交汇处,屹立着一家磅礴大气的四层楼阁,此时正有丫鬟们打扫卫生。
陈夏就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任凭夜莺如何劝阻都无动于衷,引来了不少人的观望。
穿着不凡,想来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却不知大家礼仪,随意坐在地上成何体统?
放眼街道上的行人,多为男子穿着露乳之衣,打扮得花枝招展,碎碎步跟在自家妻子身后,一言一笑尽显得体端庄。
“公子快起来,你如今是太女妃,要是传到那帮大臣耳中,又免不了一顿指责。”
夜莺小声劝道。
“无所谓,小爷我已经免疫了。”
陈夏摆手,继续观摩起由户部统计的民生术册。
见状,夜莺也无可奈何,只能跟着坐在石阶上。
“这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五两银子,反观洛阳的人均收入高达十两,这帮人是怎么赚的?”
“能在洛阳落脚的人家多为商人,亦或者功臣之后,家中良田颇多,随着分家分脉,人数越来越多,家业虽然远不如祖上,但也绝非普通人家能比,光靠收租就能过得不错。”
简而言之,祖上有能力,后世子孙即便人数越来越多,也足以在城内立足。
“这城里人有什么优待吗?”
“当然有,凡洛阳户籍之人,在为官入仕上会优先录取,而且无需担心饥荒,各地征收上的粮食会首要保证洛阳,其次才是各郡。”
这不区别对待么!
陈夏嘀咕,感同身受了片刻,分析起在洛阳城内开银行的可行点。
洛阳作为大武国都,是无数商人都想在此分一杯羹的圣地。
就拿粮商而言,市场规模大,粮铺也多,供给方面无需担心,商户之间竞争大,粮食价格也高不到哪去。
特别是在城内有地契的大商户,无需担心租金问题,时不时降价,常常引得商户们隔街问候。
要说什么是大头,那自然是赋税,但总体而言城内百姓的生活还是能入眼的。
“一两银子等于一千钱,大约能买1000斤左右的大米,五两银子能够满足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
“但百姓哪有顿顿白米饭,这五两白银还得购置布匹及日常所需,有些百姓家里有七八口人,遇上战事粮食还得涨价……”
“老百姓太难,钱够用都难,更别说存钱。”
陈夏打消了让农村百姓存钱的念头,即便有的人不着急用钱,但进城一趟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