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故乡的渡口是我眼中最热闹的地方。
那条宽阔的河流,像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村庄。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穿梭。
渡口边,是一排粗壮的柳树,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为渡口编织的绿色裙摆。
每天清晨,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渡口便开始热闹起来,大人们挑着担子,带着自家的农产品,准备到河对岸的集市上去售卖。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期待,脚步匆忙而坚定。
我和小伙伴们则在渡口边嬉笑玩耍,捡起河滩上的石子,比赛谁扔得更远,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夏日的午后,酷热难耐。
渡口就成了我们天然的浴场。
我们像一条条欢快的小鱼,迫不及待地跳进河里。
河水凉凉的,温柔地包裹着我们。
我们在水中嬉戏打闹,互相泼水,笑声在河面上回荡。
偶尔,会有一艘小船缓缓驶过,船头激起的波浪向我们涌来,我们便兴奋地迎着波浪欢呼。
“小娃不怕溪水冷,赤脚踏冰弄水晶。”
那时候的快乐如此简单,故乡的渡口就是我们欢乐的天堂。
而黄昏时分的渡口,有着一种宁静而迷人的美。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整个渡口都被笼罩在这温暖的光芒中。
河水也被映得通红,仿佛流淌着的不是水,而是燃烧的火焰。
大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陆续回到渡口。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被拉长,显得格外疲惫却又透着一种满足。
我们坐在岸边,看着他们撑着小船缓缓归来,听着船桨划水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对家的眷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那如梦如幻的黄昏景色,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到了上学的年纪。
每天清晨,我都要穿过渡口,到河对岸的学校去。
渡口的小船,便成了我求学路上的忠实伙伴。
船夫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总是早早地在渡口等候,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他熟练地撑着船,小船在他的操控下,平稳地在河面上行驶。
坐在船上,我望着两岸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