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然略一思索,问道:
“村长也不够你们分啊?“
孙家人呵呵笑,回答道:
“咱不急,慢慢来,收了山前的村子,再收其它村。
“
孙浩然心里气,嘟囔道:
“原来,抱负远大啊!
都回去,让我想想!
“
没有否定即是肯定,孙家人欢天喜地,离开村办公室,去畅想宏伟蓝图。
整个前期,包括投资欧洲公司,皮特的目标都是科技公司,大约获利3,000亿美元,本金总额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
下一步,皮特的目标是全面布局,债券突破。
为了最大限度激起市场的恐慌情绪,整个计划分解为三个连续不断的冲击波,历时三个月。
第一冲击波,皮特团队选出四、五十种垃圾债券,涉及十几家公司,合计约1,000亿美元的规模。
这种规模,操作很复杂,不适合大资金介入。
皮特团队委托空头魏司蒙出面,与四、五家专业做空小机构联手。
这些小机构具备专业素质,资金规模小,消息相对闭塞,与以前的魏司蒙处境类似。
目标公司早已陷入债务泥潭,借新以还旧,负担越来越重;没有特别际遇,根本不可能翻身。
各家小机构盯了很久,迟迟找不到时机动手;这次有了着名空头魏司蒙的大资金支持,痛下死手,连连得手。
其中五六家企业,直接宣布破产重组。
第一冲击波的结果是,债券市场进入熊市,垃圾债券利息大幅攀升。
皮特的收益甚微,不到100亿美金,所以这种操作很无聊,纯粹以大欺小,没有大资金愿意介入。
第二冲击波,皮特团队选中12家中型公司,其中最大的公司是一家银行,属于中型商业银行,皮特称之为C银行。
很多年前,C银行还是小银行时,有一家小客户,皮特称之为D公司,经营的非常好。
C银行管理团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全面支持D公司。
D公司不负众望,借中国大发展之机遇,在中国设厂,仅用数年时间,便将公司经营为跨国龙头公司。
C银行的付出得到丰厚的回报,且与D公司的上下游企业,建立起密切的业务关系。
就这样,B银行与C公司互相扶持,共同发展;虽没有股权关系,但管理层相互渗透,形成实质性跨界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