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朱元璋正在和马皇后一起,商量大本堂陪读名单。
这既是拉拢勋贵的手段,同时也是给太子培养心腹班底的机会,夫妻俩自然非常重视。
马皇后说道:“常茂、汤鼎是肯定要有的。”
朱元璋点头道:“那肯定不能少了,可惜天德家的允恭年龄太小了。”
马皇后笑道:“不能光盯着儿子啊,他家大丫头妙云我就觉得不错。
不如召进宫我带上几年。”
朱元璋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伯仁的闺女已经许给标儿了,再把天德的闺女弄过来,还不乱套了啊。”
马皇后失笑道:“谁说要许给标儿了,咱们不还有四个儿子吗。”
“让大丫头在宫里待几年,多和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接触一下,和谁投缘就将她嫁给谁。”
朱元璋也乐了,道:“是我想差了,你这个主意好,再过些日子就让她入宫吧。”
之后夫妻俩又开始讨论名单问题。
最后挑选了五个人,分别是:
李善长第三子李祺。
邓愈长子邓镇。
因冯胜无子,就让他战死的兄长冯国用长子冯诚陪读。
战死将领耿再成的独子耿天璧。
战死将领花云的独子花炜。
前三个是他们的爹身份太重要,后两个是作为战死功勋的代表加入的。
可以说,这份名单夫妻俩也是煞费苦心,各方面都兼顾到了。
倒不是他们不想选更多,而是眼下没必要。
先将大本堂建立起来,后续谁立功了,就让谁家孩子来给太子当陪读。
也算是一种奖赏,能激励诸将奋勇作战。
名单既定,夫妻俩也都松了口气,就准备让人将其公布。
就在这时,大太监孙福急匆匆走进来道:
“陛下、娘娘,徐大将军八百里加急奏疏送到。”
天德?八百里加急?
算算时间,这封奏疏发出的时候,估计北伐大军才刚开拔没多久。
莫非是发生意外了?
即便对徐、常二人非常信任,朱元璋也不禁有些担忧,连忙让他将奏疏呈上。
马皇后也同样担心,却没有出声干扰。
拿到奏疏只是看了开头,朱元璋的表情就放松下来。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徐达是遇到大麻烦了就开篇点题,然后回过头讲述详细过程。
通篇一句废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