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最新章节列表免费阅读 > 第120章 你赔二合一(第1页)

第120章 你赔二合一(第1页)

瓷陶技艺能不能申请非遗?

当然能。

2006年,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中的前十五项,就是陶瓷技艺。其中就包括陕西的耀州窑和澄城尧头窑。

文物修复也能申遗,金银工艺更能申遗,而且目录更为丰富:金箔、金银细分、金银镶嵌、金漆髹饰……

但并不是说申就能申。

一是项目本身要体现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二是申请团队和保护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这两点王齐志不担心,难的是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足够独特,更要有活态传承证据,以及清晰的传承链条。

说直白点:最好就剩这一支独苗,最好处于传承将断未断的濒危状态,但在社会中又有活动迹像。

所以,靠机构研究,靠探索古代文献资料而研究出的技艺不算,哪怕是复原出来的绝技,也达不到“传承人”的标准。

比如2008年第二批,上博申遗古陶瓷修复,因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协助团队挑选的项目过于普通,且没有整理出完整的师承关系,所以申请刚递上去,就被文化部给打了回来。

次年,传承申请人蒋道胤教授与某民营公司合作,但直到七年以后的第四批,也就2014年才申请成功。

而上博以保护单位申请,直到2021年的第五批才申请成功。之所以这么难,关键就在于唯一性,和清晰的传承脉络。

那林思成具不具备?

唯一性当然具备,不管是金银技艺,还是陶瓷修复技术。

但传承,当然没有。

不过可以找,可以拜师,更可以学。

比如姚汉松教授:以那位何锦堂主任的祖父为第一代,那被收入陕博的何锦堂父子就为第二代,第三代。

姚教授跟着何锦堂的父亲学艺,同样为第三代,如果林思成拜他为师,就是第四代。

那姚教授收不收?

王齐志怀疑:他如果现在打电话,明天姚教授就敢让林思成从西大退学。

“但不保险!”

王齐志皱着眉头,“最好,还是能找到那位何锦堂教授!”

林思成想了想:“怕是难!”

因为申遗有一项硬性要求:培养人才,传承创新……说官方点:要传下去,更要活起来。

所以还是那句话:人家安身立命的绝技,凭什么白白教给别人?

王齐志强调:“我的意思是挂个名,以备万一!”

“老师,我觉得姚教授就挺好!”林思成摇着头,“省博的影响力够大,研究能力更是绰绰有余!又是公益性机构,普及传承更不会犹豫……”

王齐志怔了一下:怎么感觉,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我说的是传承的名义,林思成怎么又扯到影响力和研究能力?

他刚要解释一下,嘴已经张开,猛的想到林思成提到的“普及传承”,又闭了回去。

对啊,怎么给忘了,何锦堂和省博有本质上的冲突。

选了前者,就不能再选后者,不能既要又要。

这还只是其次,重点在于:哪怕是挂名,师徒名份也不是乱挂的。打个比方,如果申遗成功,何锦堂要来分好处怎么办?

我是你师父,打着你的旗号开家公司,就像盛唐轩那样的,不过分吧?

然后造一大堆仿品,流入市场……到时候那画面太美,王齐志都有点不敢想。

他抬起手挠了挠脑门:自己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利索倒是利索了,但有些地方,确实没有林思成考虑的周到,细致。

“我刚还想,立马给姚教授打电话,看来,得先缓一缓!这样,你先准备一下,然后改天咱俩再去一趟,给姚教授,给省博再增加点信心……”

林思成点点头:“好!”

确实得增添点信心:一是拜师,二是申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必须要有足够的影响力和研究能力,后一点省博毋容置疑。

其次,也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可以这么说,只要陕博公开:我要申请“金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什么凤翔,什么珠宝公司,全部得打退堂鼓,成功机率会大好几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