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外的LegalZoom吗?”
贺敏摇了摇头,一脸茫然。
“这是诞生于美利坚的法律和合规解决方案在线平台,已经在筹备纽交所上市了,主要为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市场业务潜力无限,在国内,我们也一样可以做法律服务产品化的事情。”
谈起这些,周明远不禁坐直了身子,意气风发。
谁说当律师才是法学生最赚钱的出路?
重回互联网时代,根本不需要当律师,周明远一样可以靠法律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宏观上讲,流量型业务的需求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一直都在、一直都很大,但是没有供给。
而他,就打算朝着前景广阔的下沉市场发力。
“我说这些你可能听不明白,给你举个例子。”
周明远继续说道。
“我有个亲戚,家里人是做水果批发的,经常遇到几万块钱的欠款,之前就是家人自己催债,实在催不到就认栽了。”
“水果市场大概几百号商户,都有这个问题,但是去找律师,律师都不做这种案子,嫌标的太小了,最多只能赚三四千块。”
“。。。。。。”
贺敏双手抵在桌面上,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为什么传统律所不愿意接?”
周明远伸出手指算了起来。
“因为比如一个案件收费3000元,一个小律师团队一年只能做100个,收入30万,肯定是要亏钱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类似的案子一年做2万个,还会不会亏钱?”
“至于怎么从100个变成2万个,这就要靠流量的魔力。”
“当你独立执业之后,你会发现从业之后的个别领域,就比如劳动争议吧,感觉满地都是钱,但就是捡不起来,因为全是一块的一块的,弯腰一张一张捡的话得累死。”
周明远回忆起自己的发家历程,忍不住悠悠叹了口气。
“但产品化之后,其实就成了拿吸尘器来捡。”
“。。。。。。”
贺敏听得更认真了。
“至于什么是产品化?”
“很简单。”
“设计产品的过程,就是发现需求的过程,这也就是让你招揽各路人才的原因所在。”
“首先,我们在各大平台投流做推广测试,让大众看到其需求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来解决的可能性。”
“然后要做的,就是产品本身的标准化,防止亏本情况的发生。”
“接下来就是投放平台的匹配,确定能否以一个合理的广告投放成本,找到目标客户。”
“最后,法律服务产品上线,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迭代。”
周明远的用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贺敏依旧抓住了老板表达的核心。
就像刚才提到的,3000块的案子,一年只做100个肯定是亏的,做2万个肯定是不亏的。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如何找到并成交这2万个案件?
在没有深刻理解或者接触互联网的前提下,律师确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
如果不考虑价格,法律服务大家都能做,但有可能会导致交付成本要高于整体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