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古老的时代,能遇到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知己,何其有幸。
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桂花香。叶明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满天星斗。
兵部改制初见成效,但还有更多计划等待实施——军校的建立、骑兵的改良、海防的加强。。。
路还很长,但他不再孤单。
第二天寅时刚过,兵部衙门内已灯火通明。叶明伏案批阅文书,手边堆着厚厚一摞各地送来的军报。窗外秋风萧瑟,卷起几片枯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大人,北疆三州的府兵名册送到了。"钱谷抱着一摞竹简进来,眼下挂着两个明显的黑圈。
叶明接过竹简,快速浏览:"嗯,比预计的早了半日。看来新设的驿站确实提高了公文传递速度。"
他蘸了蘸墨,在奏折上添了几笔。这是要向李云轩汇报的《府兵制试行成效》,里面详细记录了北方三州实施新制后的变化:兵员素质提升、军费开支减少、响应速度加快。。。每一项都有详实数据支撑。
"大人,还有一事。"钱谷压低声音,"刘家那边又有动作了。刘韬虽被革职,但他兄长刘勋暗中联络了几家世族,说要联名上奏,弹劾大人变更祖制,动摇国本。"
叶明笔锋一顿,墨汁在纸上晕开一个小点。他搁下毛笔,冷笑一声:"跳梁小丑。陛下既已准了改制,他们这般阻挠,是何居心?"
钱谷欲言又止。叶明知道他想说什么——这些世族盘根错节,即便在安国公倒台后,仍有不小势力。他们不甘心失去特权,自然要反扑。
"去把《军功录》取来。"叶明忽然道。
《军功录》是他上任后新编的册子,详细记载了近十年所有将领的功过。很快,钱谷捧来三卷厚厚的册子。
叶明直接翻到标记处:"刘勋,五年前任河西守将时,因醉酒贻误军机,导致胡人掠边,死伤百姓数百。。。当时是靠刘家老侯爷的面子,才只罚俸了事。"
叶明手指在案几上轻叩:"我记得。。。河西惨案的苦主们,至今还在京兆府告状?"
钱谷眼睛一亮:"大人的意思是。。。"
"把这些年世家子弟犯下的军纪案件都整理出来。"叶明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他们既然要闹,本官就让他们闹个够!"
辰时正,大朝会开始。叶明手持玉笏立于文官队列中,余光扫见刘勋正与几位世族官员交头接耳,不时向他投来阴冷的目光。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声音在金銮殿内回荡。
刘勋立刻出列:"臣有本奏!"他高举奏折,声音洪亮,"兵部尚书叶明变更祖制,擅改军规,致使边关将士人心惶惶。臣请陛下明察!"
龙椅上的李云轩面无表情:"奏折呈上。"
刘勋的奏折洋洋洒洒数千言,将叶明的改革批得一无是处。更有多名世族官员附议,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