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晋组词 > 第216章 忠臣罢谏奸佞谋权(第1页)

第216章 忠臣罢谏奸佞谋权(第1页)

李斌无心之中,倒是救了傅咸一命,回府之后不由唉声叹息:“朝堂有此忠臣,可惜太傅不识得真金,只怕祸不远矣。”

“哦。”

不知何时,杨济却是到了面前:“如此说,傅咸缓过气来,还会舍命相谏?”

“不错,看今日形势,不出三日,傅咸定要再谏,只怕那时,便就是个死。”

“绝不可如此。

你我皆是兄长至亲,岂能看他如此屈对忠良自惹祸患?我等当尽力相拥忠臣,一旦兄长失势,到时也有人为我等说情。”

李斌叹口气,“只怕你劝不动。”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看未必,某家倒愿劝上一劝。”

暮色初降时,侍中杨济的密函便悄然送至傅府。

傅咸展开绢帛,墨迹间仿佛能看见友人忧切的神情:"

元规兄可还记得洛阳童谣?生儿莫聪慧,痴愚免祸灾,如今朝堂之上,杨公(指杨骏)任人唯亲,贾氏(指贾南风)虎视眈眈。

前日尚书左丞因谏言调任交州,昨日城门校尉私议朝政遭杖毙。。。兄台素来鲠直,然当此危局,何不效仿古人大智若愚?兄此番无事,当赖李斌所劝,然,兄若再惹祸端,又有几个李斌可劝?忠臣皆亡,还有谁来虑社稷百姓?"

傅咸握着竹简的手微微颤抖。

案头烛火映出他眼角细纹——这位年过五旬的御史中丞,曾因弹劾奢侈无度的王戎名震朝野,此刻却对着铜镜看到两鬓新添的霜白。

“杨济之意,虽无害人之心,然其职位,讲出这等话来,可见其有所忌惮,然,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他提笔蘸墨,笔锋在砚台边重重一捺:"

文通兄良言,咸非草木岂能不知?然矫枉过正,犹如治洪水而壅川泽;卖直求全,恰似饮鸩酒以止渴。

昔比干剖心,非不知纣王暴虐;李固饮鸩,岂不晓梁冀凶残?若因畏祸而缄口,与太学门前石经何异!

"

言辞之间,却是多有牢骚责备之意。

信使离去后,傅咸独坐中庭。

月光洒在院中那株老槐树上,枝桠投下的影子宛如张牙舞爪的鬼魅。

他想起月前在太极殿东堂,杨骏竟将武帝御用的错金博山炉摆在自己案头,群臣低头屏息的模样;想起前日大司马府夜宴,新提拔的尚书郎谄媚地称杨骏"

伊霍再世"

——这些画面化作利刺扎在喉间,本已写就的《谏杨太傅疏》终究锁进了漆匣,自此闭门谢客,独居室中。

杨济见傅咸自此清静,也不再太傅府复谏,知其心意遂绝,不由叹口气:“心死莫不过如此。”

而傅咸,自此果不再谏,却得以保全了自己性命。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谁还敢再谏,洛阳童谣不觉唱响:"

宫中坐泥佛,殿前走真龙"

永熙元年(290年)冬,洛阳宫城的积雪尚未化尽,太极殿丹墀下的血迹却已凝结成冰。

刚刚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端坐在龙椅上,九旒冕冠压得他不住缩脖子,口中反复嘟囔着内侍教了整月的吉祥话:"

风调雨顺。。。河清海晏。。。"

,全然不知此刻朝堂之上,正上演着比雪色更凛冽的权力博弈。

阶下百官低垂的冠冕间,太傅杨骏的獬豸纹紫袍格外刺目。

这位武帝钦定的辅政大臣,正将征西将军的虎符塞给自家外甥兼管家的段广,殿中中郎的印绶则挂在女婿张劼腰间。

当尚书台送来需要御批的奏章时,他直接截住黄门侍郎手中的朱笔——龙案上的天子竟在专心摆弄玉玺绶带上的流苏。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