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队伍又开始前进。
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关原城外,流民们脸上都是喜色,到了关原城,就能好好休整。
休整好了,他们再跟关原城的官员们求一求,一定会让他们留下的!
他们已经走了好多天,从平城带过来的干粮也差不多快吃完了。
平城是边关,平城的老爷们说,平城刚打了仗,不能收下他们,给了他们干粮和路引,让他们投奔关原城。
到了平城,他们就都能活下去了!
“关原城的城门被封了,我们进不去了!”
一声惊呼,从队伍的前头如麦浪般传了过来。
走了十多天的人们一时怔愣了。
关原城为什么会关?不是说他们到了关原城,就能被接纳吗?
平城的官老爷们不是说,给了他们路引,关原城一定能给他们安家的地方吗?
人们嗡嗡的讨论着,关婆婆却不平静了。
她不是难民,她是来关原城投奔女儿的,关原城不能把她关在外面!
关婆婆激动的拽着孙子往城门口走。
她进不进关原城无所谓,她的孙子一定要去关原城!
这是她关家最后的一丝血脉,她不能让老关家绝后!
祖孙二人穿过人群,跌跌撞撞的到了城门口,果然看见了紧闭的城门。
关婆婆上前一步,向守在城墙上的官兵磕头:“军爷,我不是流民,我是带着孙子过来投奔女儿的,军爷,您放我进城吧!
我不是流民,我是过来投奔我女儿的啊!
军爷!”
城墙上的官兵不为所动,面无表情的站在城墙之上。
沈清看了一会儿,实在看不下去,从流民中走出来,拉起关婆婆,抬头冲着城墙上的官兵喊话:“军爷,我们是平城过来投奔关原城姐姐,身有银钱和路引,有安身立命之根本,并非是流民,还请军爷明查!”
见官兵仍是不肯回话,沈清又问了关婆婆她女儿夫家的名姓,继续喊话:“我姐姐是关原城西梨花巷吴夫子家,劳烦军爷前探问,我们必有重谢!”
城墙上的官兵依然不动,却扭头说了句什么。
关婆婆还要再说,被沈清拉住:“等一下吧。”
半个时辰后,那站在城墙之上的官兵喊了一声:“你们找的人都死了!”
此言一出,关婆婆愣了一下,没听明白:“什么死了?谁死了?”
沈清听了,只觉得疑惑:“确定是关原城西梨花巷吴夫子家吗?”
官兵从城墙上扔下一张纸:“这是关原决曹前些日子的写下的断案,你们自已看!”
沈清捡起飘落在地的纸张,久久不语。
关婆婆不识字,拉着沈清的手问她:“怎么了?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沈清看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这上面……”
关婆婆的女儿在上个月已经死了。
断案上面写着,吴夫子因与人发生口角,晚上的时候被那人寻上门,把吴家六口尽数杀了。
案子清晰明了,那凶手也认了罪,已经判了秋后问斩。
吴家人全没了。
关婆婆想带着孙子进城一事,无望了。
沈清把那张断案折好,怜悯的看了关婆婆一眼:“您女儿她……”
沈清说不出吴家被人灭门,无法再说。
关婆婆见沈清不说话,从她手中夺走那张断案,惊慌的举着那张纸,四处问:“谁识字?谁识字啊?帮帮我,帮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