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唯有少收税、少花钱让百姓喘口气,朱十一大手大脚的财政政策容易透支民力:“百姓累垮了,国家迟早也垮。”
“陛下唯有节俭和低税负才是长治久安的保障,焉能通过通过高税收以及财政扩张来推动国家强盛,这简直是无道!”
“陛下,自古以来唯有地里的粮才是真正的钱,商人赚的不过是转手的钱。
没有粮商人靠什么做生意?别光想着折腾,先把地种好、布织好家里的根基才稳得住。”
“商人何德何能来掌控我大明经济!”
“陛下,商人唯利是图,昔日张士诚,沈万三之祸历历在目也!”
“……”
儒生官员们,见到朱元璋有了迟疑之态,对待朱十一不再像之前那般坚决,一个个彻底的绷不住了。
别看跟着老朱穷不穷,日子过的惨不惨。
但是好歹老朱不推崇诸子百家,还是推崇儒家学派的。
没有朱十一,对于他们很重要。
朱十一开启诸子百家,真正任用的儒生官员屈指可数。
尤其是一些肥差,比如兵械司,民械司,珍珠司,交易司,等等。
这都是日进斗金的肥差,可一个都没轮到儒生官员。
全部被抢走。
还有,朱十一掌权以来,科举制也是大改变,弄了一些什么化学,物理这种奇淫技巧,就连区区一个工匠,也能当官,和他们平起平坐。
甚至待遇比他们这群儒生的待遇还要好。
岂有此理。
这些也就算了,最关键是官员职位,朱十一任用法家,兵家,等等学派的人,以致于他们儒生群体寒窗苦读十年,到头来,连个官职都混不上。
一切莫名其妙的学科,他们根本学不明白。
儒生们忍了朱十一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哪里会允许朱十一复出。
‘咱没错!
’
‘一点错都没有。
’
朱元璋聆听着儒生官员们的疯狂喊声,心中那一点疑惑也烟消云散了。
他错哪了?
看看这天下的大儒,不都支持自己吗?
“胡说八道,如今宝钞购买力大不如从前,官员的俸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多少官员被逼无奈走上贪污的道路。”
“这足以证明,如今我朝的俸禄有问题,若不解决,只怕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