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朱十一掌权以来,我等大儒,可曾有一天好日子?”
“不是去那穷山僻壤之地让我们去扫盲。”
“就是前往番洲教化野人。”
“要么就是置之不理!”
“非但如此,还擅自更改我儒学教材。”
“摒弃四书五经,整出来一堆奇淫技巧,这朱十一名义上鼓吹百家争鸣,却是没我儒家的份,让我儒学地位一落千丈。”
“如今更是可怕,说是实地考察,这分明就是发配!”
“断不能忍。”
“诸位,咱们说什么都不能去,决不能顺了朱十一的意。”
张羽愤愤不平的说道。
他被誉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想起来就气的慌,他的好多学生,一股脑被拉到了番洲,到现在生死不知,也不知道是哪个鸟不拉屎的地儿。
“谁说不是呢,我等学富五车,那是用来治国理政的,他朱十一可倒好,捧着诸子百家的臭脚,将我儒家一贬再贬。”
“我等辛辛苦苦为陛下(朱元璋),举荐的大才,他朱十一一句话就罢免了!”
“反正我是绝不会去的。”
“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丢气节!”
十才子之一的宋克,亦是高声呼道。
“发配,发配,这就是赤裸裸的发配,说的比唱的好听!”
“如此不尊重文人,大明在朱十一手里迟早亡国。”
“还是陛下(朱元璋)在位时好,尊重儒生。”
十才子之一的王行,紧接着骂道。
朱元璋手里,文人不愿意当官,那是官场的环境太过严苛了。
大儒大多家境殷实,犯不着趟这场浑水。
碍于朱元璋威严来当官的,毕竟老朱手里,敢拒绝当官,那是真要被杀的,真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的。
但不管怎么说,小心翼翼的,深居简出,总归还是能够生活的。
可到了朱十一的手里,如今朱元璋微服出宫,不见踪迹,朱标更是秉持着朱十一的执政理念,儒生官员各种外派。
他们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没有保证了,各种山沟沟,各种贫瘠之地。
打下的北元领土,让他们去教化,归顺的琉球,命他们前去教化,甚至远渡重洋,到了那鸟不拉屎的地番洲去和野人打交道。
而且还让他们的后代去参军,声称会给高额月钱,他们堂堂大儒子弟,是看的上那几个子是咋的?还让他们缴税。
要知道,以前他们可是不用缴税(名义上缴土地税,但是会优免),不用参加劳役,不用参加兵役!
如今更是可气,让他们去德里苏丹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