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平坐在办公室看着这上万块的餐票,内心思索着报还是不报?
报的话签字就可以,钟嘉伟给的是全套全流程的票据。
不报白白丢了一万多块。
纠结了半天还是放进了抽屉,找出两三封一看就胡诌八列的举报信,把周正喊了进来。
开口指示道:“这个根据群众举报,京州市的赵东来存在不少的问题,收受娱乐场所老板贿赂等等。”
“你把手头的事放一放,先带人去调查这个事儿。”
“好的,侯局长。”
至于举报信,那玩意儿都不用造假,那个当领导的在纪委和反贪局没几十封举报信?
没几十封举报信就是你官卑职小。
一张邮票八分钱,上上下下查一年、够你恶心小半年的场景并不是不能再现。
现在为什么没这盛况,是因为人心脏,很多直接就是显微镜放大过度解读,或者索性直接捏造事实,还是对手支持着去举报。
甚至干脆举报信就是对手写的。
真真假假的混一堆,真核查所有人都派出去加一年班都查不清一个月的。
这就叫三十六计之混水摸鱼。
有人举报张三,张三举报其他人。
大家都被举报=没被举报。
甚至对手心黑到派人拦车举报,那一看就不是正经举报的,正常逻辑的举报不认识领导车,也不知道领导什么时候回来。
甚至于短视频软件公开热搜,事儿可能是真事儿,但是和群众举报不沾边。
背后没人推动上不了热搜就下架了。
侯亮平继续翻看赵东来的举报信。
而与此同时的赵东来也听着手下经侦支队长的汇报,经侦支队长把一大叠的资料放在赵东来桌子上。
开口汇报道:“赵局,根据我派几个兄弟去暗中调查,抽查确认程度给的资料,可以肯定的是程度给的资料基本都是真的。”
“其中涉及的七家银行,每家随机抽取了三份贷款合同,特别是涉及到的短期过桥贷款,最高周利率是30%,最低的10%,资金都是银行的正常放贷资金。”
“城市银行涉案最大,他们很多的合同连一毛钱本金都没有收回,但是借贷人是已经还款给了第三方。”
赵东来听完介绍,指着重点圈出来的几份城市银行欧阳菁审批的贷款合同开口问道:“这个呢?怎么回事?”
经侦支队长开口道:“大多数是借给的职业背债人,还款给的第三方,本金一毛钱都没收回来,基本可以确定是烂帐了。
少数是借出去而后归还了,不过城市银行只收到了正常利息,其他的都在第三方。”
赵东来心里不由得同情起李达康,这可真特么是好媳妇啊,拿着卖面粉的钱,替人背锅干了卖白粉的买卖。
媳妇贪腐的两百万在这里面不算钱。
但是,是欧阳菁审批的贷款。
锅几乎都在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