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太这天早上出门摆摊,竟然碰见了宋老太,宋老太拎着一只小炉子,卖的是粽子。
南城的人爱吃白粽,宋老太的白粽卖得也还不错,拿根竹签子,蘸上白糖,买的人不少。
周老太也跟她买了一个,宋老太死活不收钱,送她吃。
周老太也没跟她客气,一边吃白糖粽,一边问她,“你不是跟儿子们享福去了,怎么来这卖粽子。”
宋老太还担心她来这卖,周老太会生气,没想到周老太并没有介意的意思,也就安心了。
她叹口气,“享什么福啊!”
宋老太真后悔,当初周老太劝她,不要卖房子,房子捏在自已手上,不用看人脸色。
她没听,把房子卖了,钱平均分给两个儿子,给他们凑钱买楼房。
宋老太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她和周老太是一个工厂的,两人做了三十多年工友,又是邻居,是老姐妹。
其实周老太对宋老太的遭遇很清楚。
宋老太和她一样,最大的错误就是倾其所有给到儿子,老了只能靠儿子的良心。
就算儿子良心尚可,还有儿媳那一关,同住一个屋檐下,总有这样那样的摩擦,儿子的房子不是当妈的房子,他们这代人,都还不了解这个道理。
早上人多,两人没时间闲谈,等人流过了,两人收了摊,一块来到周老太家里。
宋老太这才跟周老太倒起了苦水。
无外乎是跟儿媳起了矛盾,儿子夹在中间为难,住得没有在老宅舒服。
宋老太直叹气,“我真后悔啊,为什么要把老宅给卖了啊!
你是不知道,我在那个家里,大气都不敢喘。
做什么都是错的,珍珍强势,有一点做得她不满意,就要数落我,跟数落孙子似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在他媳妇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我才搬过去多久,我都要得心脏病了。
我想起你在这卖早餐呢,干脆来跟你搭个伴,卖点白粽子。”
周老太倒了杯水给她,“你卖这个不错,粽子还没人卖。”
宋老太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抢了你的生意。”
“马路是公家的嘛,谁都能卖呀。
别人天天吃我的葱油饼,也吃腻了,人家也想换换口味。”
周老太说的是实话,她的顾客不可能天天来吃葱油饼的,所以现在周老太没有之前挣钱了,之前一个月能有一千出头,现在一个月八百左右。
宋老太苦笑,“不瞒你说,我是想攒点钱,看看能不能把我的老宅子再买回来。”
“你的老宅子,林建民租下来,和他媳妇在住呢。”
周老太突然想起这个事情。
宋老太有些惊讶,“怎么建民搬出去了?有什么必要,就在隔壁,又不是楼房。”
周老太没多解释,“和你一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宋老太叹口气,“儿子结婚了,就跟当妈的有外心了。”
周老太说道:“有自已的小家了。
这个可以理解,儿媳妇也没受过咱的养育之恩,不当亲妈对待也能理解。
问题主要在儿子身上,孝顺懂事的,知道两头调节,不孝顺的帮着儿媳妇欺负亲妈。”
宋老太沉默,她大儿子可不就是吗,护他媳妇都护成什么了,她感觉自已在大儿子家里还不如保姆呢,起码保姆做家务还能拿工资,家务什么都是她的,反过来还要像个孙子似的挨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