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丰穰侯种出亩产三石的粮食,大宁的发展就好似被按下了加速键。
京城的清晨,炊烟里混着新麦独特的香气,西街摘掉“实习”
二字的妇婴堂1号前已排起长队。
有初入京城的不理解,“怎么都在妇婴堂排队?其它医馆不一样能治吗?”
抱着孩子的妇人看了一眼问话的小伙子,没好气地说:“你开口前先问问自已为何在这排队。”
自已站在那脚跟不带挪动一步,问的话倒是有趣。
来妇婴堂自然是因为信任妇婴堂的女医啊。
当然,若是情况真的急迫,他们自然会找旁的郎中。
“章大夫,我家妞妞发热还吐了两次,家里新蒸的肉包子都吃不下去。”
“不急。”
女医指尖搭上小姑娘的手腕,然后开始检查她的眼睛和嘴,身后一排排的药柜贴着各种药材名,旁边还摆着一份《妇幼保健》的书籍。
抱着孩子来看病的妇人见女医不慌不忙心下稍安,就怕女医着急忙慌。
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一头摆着各种百姓生活需要的零碎物件,另一头则是摆上了金黄的新麦饼。
“张货郎,你这真是什么生意都不放过,新麦才收上来你这麦饼就卖上了。”
有人笑着打趣。
张货郎笑呵呵的,专门停下来麦饼下的垫布,“多亏了长公主仁善,这新麦又是丰收,大家伙都愿意在这几日吃点新麦饼同乐,我这养家糊口自然要跟上大家的要求。”
问话的问也不是要为难,身边还有馋嘴的顽童,“给我拿上三个。”
“好嘞。”
张货郎和气生财,又大又实在的麦饼递给客人。
有一个人买,连带着其他人想着难得自已在家做,干脆买了回家一块吃吃新麦,保佑来年依旧丰收。
林观复已经三十岁,十年间弹指一挥间,她过去十年在皇宫的日子依旧不多,这次突然回来长住也是因为太后身体有恙。
林观复见到兴景帝时也看见了已经有小少年模样的林承彦。
“姑姑。”
林观复和几个小辈的关系亲近,也没有摆着长辈的架子,“墩墩这是在和你父皇学习啊,可怜见的,现在瞧着都瘦了不少,一点都不符合当初你父皇对你的期盼。”
林承彦面色发窘,兴景帝一听她“欺负”
自已的儿子,就先让太子先下去。
“别理你姑姑,她自小就是爱招猫逗狗的性子,我和你姑姑说说话。”
林承彦性格还算不错,被打趣也不恼怒,和跟个小炮仗的三皇子完全不一样。
等到林承彦离开,兴景帝看着坐没坐相的妹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也懒得说她。
“看看吧。”
兴景帝甩出密折,已经老迈的文忠麻利地把东西交到林观复手里。
林观复看折子之前还不忘说一嘴,“皇兄你年纪也不小了,都快知天命的年纪。
你能干倒是也看看身边的人,文忠这个年纪在谁家都是能慢慢半退养老的人了。”
文忠低着头,恭谨地说:“能为皇上做事,是奴婢的荣幸。”
兴景帝:“看你的折子吧。”
不过,他扫了一眼身边的文忠,确实已经上了年纪。
就连他自已,早就不年轻了。
林观复拿着兴景帝专门让她看的密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