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村里谁家鱼塘开网都是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买几条鲜鱼回家过年。
冬日的天蒙蒙亮,呼吸都冒着白雾,鱼塘边围满了人,林观复拿着手机云台还是很显眼,而且她的消息早就在村里传开,没有凑到她跟前来打招呼,顶多是家里亲戚问问她的脚好没好。
林学军站在鱼塘边的土坡上,手里拿着根长竹竿,等到下水时,鱼塘的两岸分别下了五六个人,将近二十米的渔网跟着落下,网眼细密。
林学军正在绑网头,若是不把网子和竹竿绑严实了,鱼就能半路钻着空处游出去。
“明亮啊,把网头系牢了,别像去年似的半路开了又得重新来。”
洪亮的声音在寒气中格外清晰,被点名的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笑笑,又使了把劲,将粗麻绳在竹竿上多绕两圈。
要真连续两年都犯错,日后可没这个份了。
这就跟在吃席端菜的时候把扣肉肘子打翻了一个待遇。
林观复看着他们下水都冷,她的手哪怕戴了手套都还是冷,站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感觉脚后跟生寒,男人们却一个个穿着套衣下水,她跟着打了个寒颤。
岸边已经的女人都拿好了工具,有买鱼意向的自已带了竹篓、塑料桶,有些甚至直接扯了草绳,等会儿直接绑了提回去。
陈素珍满面笑容,“今年的鱼养得不错。”
旁边的婶子附和道:“肯定啊,我平时路过你家草还没吃完的时候,水面下的动静可不少。
你和学军都是勤快人,每天早晚给它们打鱼草,端午节都没舍得起网,大鱼肯定多。”
两人的对话直播间的也听见了,很多人都嚷嚷着叫想吃。
林观复还故意眼气他们,“不是我舍不得,快递都停运了,如果真能运的话,我抽几个福袋加点快递费送你们都行。”
鱼就是吃个新鲜,快递费比本身都要贵了。
一群人也就是嚷嚷,让她赶紧把镜头转过去,别耽误他们看捕捞鱼。
林观复颇为无语,一边说一边给他们调转镜头,“你们这群嘴里只知道哄人的小骗子,之前还说看我的脸永远都不会厌烦,现在是连鱼都比不上了。”
直播间氛围不错,毕竟对着捕鱼还能吵起来的,那也是人才。
这会儿家家户户能回来的都回来了,还有穿着厚厚袄子穿梭在岸边的小孩,他们更是捧场得很,林观复脚边得阿黄更是成为他们得心头爱,一个个都蹲下来和阿黄玩。
她眼看着一个孩子摔倒了,还没来得及反应,人家自已爬起来拍了拍手,眼睛里还噙着眼泪都不忘记去追小伙伴。
林观复看得有趣,只不过等会儿回家他们肯定要被灌红糖姜水,这一个个摔得泥巴呼啦,幸亏过年前要狠狠收拾,也包括这群脏兮兮的小崽子。
林观复脚步跟着牵网的人走,“我们这边就是这样捕捞的,全靠着人力拉着网在水里绕一圈,把鱼赶到另一边的岸。
听说有些更大的鱼塘会用两条船来代替人力,我们这边没有船。”
这种起鱼的方式和撒网还不一样,更确切的来说像是“赶”
鱼,可以把鱼想象成羊群。
【我们这边连鱼塘都没有,你老家这样的也不错,就是需要体力好】
【我感觉还挺有趣的,看热闹的好多啊,而且他们水里的好辛苦】
林观复听着林学军他们起号子,和直播间的人对话,“确实辛苦,不单单是冷,约到后面,鱼都被赶到一堆,网子需要的拉力就越大。”
“报酬?这个活儿不是用钱来算的,会请大家在家里吃一顿全鱼宴,还会给大家拎两条鱼,再发一包烟。”
林观复印象里好像真没给过钱。
每家都有帮忙的时候,给钱也不好给,再说,多数都是喊的关系好的。
鱼塘两边的人缓慢拖着渔网往另一侧划去,平静的水面早已被惊醒,荡起一圈圈涟漪,岸上的人也纷纷往前凑,想要找个好位置观看。
“哗啦”
一声,一条青色的声音在空中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大草鱼从围捕过程中跳出来又重重地砸进水面,溅起大片水花。
“哇,刚刚那条鱼聪明啊,居然没有傻呵呵的被赶着走,跳出去有点可惜,看着就有五六斤。”
鱼慢慢地被赶到狭小的区域,有些鱼开始尝试自救。
这条大草鱼仿佛是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鱼开始在水下骚动,一开始只有零星几条鱼不安地跃出水面尝试跳出包围圈。
渐渐地,被渔网围住的水域开始翻腾,此起彼伏的鱼尾拍打水面,“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