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苏九真的打算研究核能技术?
朱校长想到这里,不禁感到头疼。
学校虽然有这个专业。
但主要研究的是核废料处理、辐射防护和环境风险分析。
根本没人能在核能技术上有所突破。
选这个专业的学生,大多也是为了借助子项目顺利考研。
苏九决定选择核能技术专业,朱校长对此深感怀疑。
他觉得苏九虽然在航空动力学上颇有建树,但核能技术对他来说未免太过艰难。
“苏九选这个专业,难道真是为了完成考验?”
朱校长心中暗自琢磨:“如果他只是为了考研,选航空动力学岂不是轻而易举?再说,学校里连相关的导师都没有。”
不过,想到苏九如今在中科院的身份和条件,导师的问题倒也不大。
关键是苏九对核能技术几乎一窍不通,要从零开始,难度实在太大。
即便他在航空动力学上有着惊人的成就,朱校长也不认为他能在核能技术上有所突破。
最终,朱校长还是叹了口气,“算了,到时候我再想办法劝劝他吧。”
在南江大学的核理论研究实验室里,苏九紧了紧身上的衣裳。
入秋的第三天,寒意愈发明显。
窗外的树叶纷纷飘落,苏九脑海中任务面板上的倒计时,已不足四十天。
实验室内,苏九盯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陷入沉思。
核研究在任何国家都不是简单的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获取足够量的高纯度铀和钚。
高纯度原料的获取方式主要有气体扩散和离心两种。
气体扩散成本极高,几乎没人承受得起;
离心法的成本也不低,但几个大国还能勉强支撑。
他知道,若是小国,得用全国近一半的电力去维持这些机器的运转,可即便如此,产能依旧捉襟见肘。
“得改变离心机的运转方式,”
苏九自言自语,“提高效率,才能高效提取高纯度的铀和钚。”
他心里清楚,一旦成功,核实验的难度将大幅降低,因为有了足够的材料去进行实际操作。
这不仅能为大夏节省巨额资金,还能在核能源和动力领域开辟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然而,问题不止于此。
还需要解决核反应堆瞬间推力的控制问题。
推力小了,飞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