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刚端着碗过来,姜清妤才知道在大坝边发生的事。
果然这个时代眼红的人不少,干什么都要注意,举报没有成本,但却害人不浅。
为了感谢李刚为秦晏仗义执言,姜清妤给他盛了满满一碗鱼肉。
李刚端回家时,他奶奶还直说,“这小夫妻两个做人太实在了。”
而在姜清妤看来,在这个小村庄里,一个好的名声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村子里的人都比较团结,如果他们跟村里所有人交恶,那么当事情发生时,他们将孤立无援。
三人成虎,一旦他们被污蔑,想翻身都难。
*****
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
又有知青要下乡了。
这事一出,不仅大队长愁,整个知青院的人也愁。
愁的还是同一件事:这些知青住哪啊?
知青院先前已经来了3批知青,早就住满了,现在如果再来人,知青院肯定是住不下的。
而且据说这次会来10个人,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下子来这么多知青,秦父这个大队长这几天头发都愁白了好些。
这不,秦父过来通知几个儿子,晚上一起去老宅开个会。
分家两个多月了,这还是大家第一次聚餐呢。
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秦母一大早就开始准备食材。
而每家人去老宅的时候,也都是自带口粮,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分家了就要有个分家的样子。
晚上秦母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也没再做分饭那一套,毕竟每个人都带了充足的口粮,饭桌上吃不到可少不了闹一场。
吃完饭后,秦父才说出了这次让大家聚过来的原因,“这次会有10位知青下乡,村子里的知青点是容不下这么多人的,所以到时候会把知青分到村民家去。”
几个兄弟面面相觑,不知道秦父这话是什么意思。
秦父抽了口旱烟,接着说:“我打算分几位知青到你们家去。一家一个,不用担心,知青是会给钱的,不白住。”
能给家里添进项的事,秦父自然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自家人。
姜清妤听到这话后,偷偷伸手拽了拽秦晏的衣袖。
秦晏感受到后,也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安心,“爸,我们家不能接收知青。”
秦父顿时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你又有什么事?两个人整天花钱大手大脚的,你媳妇那点工资够你们败霍吗?给你增加点收入,你还给我搁这叽叽歪歪,你倒是说说为什么就你家不能接受知青?”
一看到秦晏这不知所谓的样子,秦父就生气,他倒要看看秦晏能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秦晏表面上不慌不忙,心里却不住地感慨自已媳妇儿的先见之明,满脸无辜道:“我也想增加点收入啊,但是我家就盖了一间里屋,整个院子就一个炕,总不能让知青跟我俩睡一块吧,我怎么可能接受!”
秦晏说的义正言辞,眼神坚定的像是要入党。
秦父,“。。。。。。”
秦父的话被他堵的严严实实,但是能怎么办,还能真让个知青跟他们小夫妻两个睡一张炕?那不让人笑掉大牙了!
秦父狠狠翻了个白眼,看都不想再看秦晏一眼,多看一眼血压就要上来。
他偏过身子,看着其他几个儿子,“你们有没有谁也不愿意?”
秦大嫂夫妻就住在老宅里,现在老宅又不轮到她做主,她无所谓,反正都是给钱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她乐意的很。
剩下几个也是这样的想法,能多一点进项也是好的,又不是谁都有工作的。
想到这,秦媛媛状似无意的开口道:“能接收知青当然是好的啊!这不,秦宸刚给我买了个工作,钢铁厂宣传员,600块钱呢,家里的钱都给掏出去了,还问二哥借了三百,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