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去饲料厂的,按人头,一人能分一分地的院子自建住宅。
这不,我娘家父母兄弟,婆家公婆和大姑子小姑子,全都去饲料厂了。原来分的房子得腾退。
我就想着,老是推车卖鸡汤面也不行,眼看着入冬,外面冷了,不好卖。在解放路上租了个五十平的门面,家里的也不在厂里干了。我们两口子就能把面馆撑起来,他还会烤肉,还能加个烤鸡架。
这是能找到的,离店面最近也最便宜的院子了,原来想着租房,一问这院子才要五百块钱,这不是一咬牙,一狠心,干脆买下了。
等手头再缓缓,把前门房盖起来,以后有孩子了也能住得开,或者租出去,也是份收入。”
推着三轮车卖了一年的鸡汤面条,也让她挣下了一个院子,还有开店的本钱。
“那可太好了,以后咱们离得更近,能常见面了。”
“你这也是买房?”
“嗯,来看看,买不买还没定。”
“要多少钱呀?”
“一千七。”
“买呀,干啥不买,你又不是拿不出来一千七百块钱。这大院子,能住三代人的。前后院盖得严严实实,再不用加盖了。一千七多便宜。”
“嗯,再考虑考虑,看看别的,对比对比。”
从五月份开始,就没再跟李春梅买鸡架了,除了参加她婚礼,基本没联系过,没必要啥都跟人家掏心挖肺不是。
等下午老太太带着仨孩子、白英杰一家,秦家三口都到了饺子馆后院,聚餐。一大帮子人又过来看房,都觉得房子盖得齐整,值得买。
“是好房子,价也不高,可是一把拿一千七也不轻松。”
白英杰评价,心里想着,等他再挣一年,也买个这样的院子,这种市中心的房子住着多好,离哪都近,去哪都方便。到时候就把印刷厂的院子租出去。
秦淮笑得矜持,“钱不是问题,我和她妈妈都补发了九年的工资,够用的。”
老爷子失去自由之后,他们夫妻还是上了几年班才被下放的。
所以补工资的年限少。
那一下也补了几千。毕竟下放前,他们级别都不算低。
第二天老太太正式搬家,办手续的事得往后挪一挪。
一大早上,能脱身的,有空的,都早早到家里帮着搬锅抱碗的。
不搬家就不算搬家。
不能把灶上的大铁锅拿走,只拿了煤气罐上用的炒锅和水壶啥的。
还有头天晚上还在盖的被褥。
坐上白英杰、李冬生他们的三轮车,骑到新民街,进大门,放鞭,燎火底,炖鱼。
这会儿还是不能太高调的。
自家亲近的人围在一起吃条鱼,吃点肉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