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流官制
一时间,大殿之中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惊叹连连。
乃至就连司马昭阳,手中握着楚逍所拟定的“十年三步走计划”,美眸之中也是异彩连连,惊为天人。
她一直以为,天下太平,楚逍便放松警惕,开始忘乎所以,纵情声色。
却是没有想到,楚逍心思敏捷,早有准备,又给她带来了如此巨大的震惊。
在治国这一层面,具备如此远见与才识。
堪比,天人在世!
震惊之余,司马昭阳不由得微微侧头,前所未有的,细细认真的打量起楚逍来。
“藏拙二十年,扶风如鹏起,楚逍,你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
“是冷酷残暴的不败军神?”
“还是文曲星下凡?”
“亦或者,全都不是?”
司马昭阳眼波流转,心中顿生出了无限的好奇。
而在这时,一连串的称赞声中,一道不合时宜的惊疑声却是突然响起。
“咦,这兴农水利兴国之策,固若巧若天书,可似乎。。。依旧有些缺漏。”
黄玄龄紧皱着眉头,似乎看出了什么,略有些疑惑。
他倒不是有意为之,也不是刻意的抬杠,想要找回面子。
而是,楚逍拟定的诸多策论,的确是强国的不二之选。
但要完美的实施推行,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无论是兴农,亦或是兴建水利,奖励农耕,其中,都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必须有难以计数的钱财来支撑。
楚逍平定五州,更有司盐署制作细盐,他倒是不担心楚逍财力会有所不足。
只不过,涉及到钱财,这其中门道可就多了。
正所谓财帛动人心,这些政策推行的同时,难保不会有人从中谋求私利,监守自盗。
毕竟,官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特例,还是十分常见的。
而如此一来,楚逍这些治国良策想要真正施行,造福万民,难度可不小。
黄玄龄倍感头疼,不由得朝楚逍投去了问询的目光。
对此,楚逍早有预料,他猜到了黄玄龄心中的想法,直言不讳道:“不错,而这,才是本王今日要与诸位商议的大事。”
今日他提出的诸多问题,说到底,便是出在制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