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和往事和解 > 第二十四章 北狱拾柴(第1页)

第二十四章 北狱拾柴(第1页)

第二十四章北狱拾柴

在我老姥爷时,袁家很穷,待到我姥爷成人,袁家才慢慢好起来。我姥姥十九岁嫁到老袁家,和我姥爷一起,才靠着勤劳吃苦,家业一点点大起来。

最早农闲的时候,农村的人大多抄着手,蹲在墙角,晒着太阳拉呱,而我姥姥姥爷则去北大狱拾荒,年复一年。

北大狱也叫北狱,人和村往北走大约十里地,就到了微山湖边,微山湖边全是沼泽、水滩,长满了杂草、芦苇,几乎荒无人烟,很少有人到那里去,枣庄铁道游击队的藏身处就和北大狱一样,沟沟坎坎、水渠纵横、芦花飘荡,荷叶荷花无边无际。

家里的地也不多,自然经常挨饿,我姥爷姥姥就去北大狱拾柴禾,拾的柴禾扛到严集街上卖了,慢慢就能换点粮食吃。这就是个苦力活,一是路远,再就是柴禾也值不了几个钱,大多人家吃不了这个苦,也就不去拾柴,而我姥姥姥爷则天天下湖里,不管多少,每天都有进钱,日子就慢慢好了。有时,在浅水处也能捉到鱼,大多是小鱼,也不能卖钱,就拿回家里来,也没有油,就用锅煎一下吃,也能抵点粮食。我老娘说,就是加了点盐,还是一股滋泥巴味,满嘴都是刺。

到了家里卖羊汤时,每天要煮羊肉,更要到北狱拾柴禾了。此时的人和村土地还很贫瘠,地里的庄稼也长不很好,每到收获时,地里的庄稼秸秆也被拾掇得干干净净,扛回家里做饭用,没有谁家的地里地头还有柴禾让你拾,只有到荒无人烟的湖边、湖里去。

现在,到湖里拾柴禾的人比过去多了,我米妗子、花妗子、王大妗子、大芝姨、二爱姨,当然也少不了我老娘,比我老娘小一岁的广晴姨,也哭闹着跟着凑热闹,大多时候都是七八个人浩浩荡荡赶往湖里,一路上热热闹闹很是惹眼。

每到这七八个人到湖里时,沿路的几个村庄,湖岸的几个地方都要躁动一番,聚集了一波一波的人。最大的一波,是老娘们,她们大多看的是老袁家的儿媳妇,看的最多的是我花妗子,脸是脸、腚是腚,脸就是俊,走路带着风,虽然常年干活,还就是个嫩白脸,干起活来那是干净、利索、麻利快。脸盘俊、干活好,一身利索的蓝衣服,裹着哪哪都看不够的腰身,就这儿媳妇娶到家,那就是一大家的福气。

还有一帮人是年轻小伙,那是专来看我大芝姨、二爱姨的,大芝姨那个时候也有十几岁了,脸盘长开了,身子也长开了,走起路来风摆杨柳般,杏眼似水,眉清目秀,只惹得几个小伙神魂颠倒,拖了几波的媒人到人和村,其中甄家的小伙最是上心,自从看到我大芝姨后,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托了一波一波的媒人去人和村,后来也果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大芝姨终于被感动,就嫁给了他,因他姓甄,我大芝姨结婚后,我们就改叫甄姨。

最热闹的还是那帮小孩,我老娘只要一出现就喊着,来了来了,那个用刀子攮竹左的小姐姐来了。小孩们就奔跑着追我老娘,就让我老娘讲打仗的故事。我老娘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有亲身经历,还继承了老袁家能说会道的基因,就给小孩们讲打碉堡、攮竹左的故事,讲到金乡前线,大炮哐当哐当地响,子弹像刮风一样,人站在那里就像高粱秸一样,一个一个撂倒,血都流成了河。我老娘在战场上,扛着弹药,顺着战壕往前跑,战壕深,她个子矮,子弹在头顶飞,怎么也打不到她,每每把小孩子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每次,我老娘和嫂子们、姐姐们走得早,站在路边的小孩子们还在争执,就是的,我们来晚了,她们过去了,你要是不相信,你闻闻,还有她们走过去的羊肉味。

我老娘说,每到深秋,家里的农活忙完,就是她们到湖里拾柴禾最好的时候。她年老的时候,经常回忆起那美好的时光,从低矮的茅草屋、狭窄的胡同,来到微山湖边,就觉得心地畅快,那是最快乐的时候。

微山湖的深秋,大多是天气晴朗的。湖边,展开的是一片宁静而又生动的画卷,无边无际。天空如洗,湛蓝透亮,偶尔几朵薄云悠悠漂浮,仿若轻纱轻拂湖面。阳光透过岸堤上稀疏的树叶,洒在褐色的湖水上,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落叶铺就一条金黄色的道路,从林间小径伸向湖畔,每一片叶子都仿佛是秋天的信使,承载着季节的沉重与丰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湖水的味道,湖边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湖面上,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远处的山峦层次分明,苍翠中夹杂着点点亮光。

此时,是拾柴最好的时候,而花妗子则是最会看地方的。花妗子来到一个地方,先搭眼看看,然后一挥手,姊妹几个便一涌而下。天天来这里拾柴,也有其他人来拾柴,但我花妗子的眼光就是好,她看好的地方总能最快最好地拾到柴禾。

我老娘说,每次看好地盘后,姊妹几个便停下车子,花妗子则选好一个地方,用带来的镰刀挖坑。那时湖边的水层浅,不一会儿坑里就涌出了清。到了中午,姊妹几个便拿出带来的干粮、咸菜,用荷叶从坑里小心地舀出澄清的湖水,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喝起来。

也有跑过来的小朋友找我老娘玩,我老娘给小朋友讲故事,小朋友们帮着拾柴禾,到处是小朋友们的欢笑声。

我老娘、广晴姨拾不了多大会儿就累了,就到处跑着。几个嫂子、姐姐少不了地大声喊着,我老娘、广晴姨找到浅水处有鱼的地方,就大呼小叫招呼嫂子们过来捉鱼,这时就是她们最快乐的时候。

每每到半下午,柴禾在脚下堆成小山,大家的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秋意融融,劳动带来的满足感也让人的心里暖和和的。这时,我花妗子就吆喝着回家。我老娘说,她花嫂子吆喝的声音可好听了,很脆很甜,像铃铛响,能传出去很远,一听就是个俊娘们吆喝的。

来湖边拾荒的也不只是老袁家,经常也有其他人。但每每听到我花妗子的吆喝,其他人家也要直起腰来,开始收拾着装车,开始回家了。几波来湖里拾柴禾的人家,都看着老袁家的人,跟着一起拾柴禾,一起吃干粮,一起收工。我花妗子俨然是湖边的生产队长,是这里领头的。那几家都说,跟着老袁家的花媳妇拾柴禾,不偷懒,能拾到柴,还心里高兴,干到最累的时候,大家还哄闹着让我花妗子来两嗓子。我花妗子也不打怯,就唱上几句老戏,还引来湖堤上的人家来听,莫不赞叹。

第二十四章北狱拾柴

拾的柴禾就差不多了,我花妗子就张罗着大家装车、打捆,拉来的地排车上先高高堆满了柴禾,大多是我花妗子架着车子,我老娘拉着梢子,其她几个妗子、姐姐就每人扛着一捆柴禾往家赶,我晴姨则拿着柳树枝在前面吆喝着:走来,借光,走来。自己家姊妹几个,还有其他家的,沿着南北大路迤逦而行,也是很威武。

每到下午,老袁家姊妹七八个走回家的队伍,都荡漾着欢笑,引来路人的羡慕。此时,已经有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似乎在宣告着一天的辛劳即将结束。姊妹几个不觉又加快脚步,告别美丽的湖光山色,尽快回到温暖的家中。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老袁家的女人们则摆开纺车,点起羊油灯,开始纺线、织布、纳鞋,还有邻家的小媳妇、大姑娘也来家里,大家又要一直忙到深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